医学经典著作:张仲景伤寒论【资讯】

伤寒论》,古代汉族医学经典著作之一,是一部阐述外感病治疗规律的专著。全书10卷,东汉张仲景撰于公元3世纪初。张仲景原著《伤寒杂病》,在流传的过程中,经后人整理编纂将其中外感热病内容结集为《伤寒论》,另一部分主要述内科杂病,名为《金匮要略方》。《伤寒论》全解:全书10卷,共22篇,列方113首,应用药物82种。第一卷为“辨脉法”和“平脉法”两篇,主要伤寒及杂病的脉、证与预后。第二卷为“伤...

中医频道2015-06-27

中医疾病介绍伤寒论太阳病是什么【资讯】

太阳病是六经病之一。太阳病包括经证和腑证。多由外感风寒所致。经病包括太阳中风与太阳伤寒,腑病包括太阳蓄水证和太阳蓄血证。病理机制1、太阳经证:分为三型(1)其人营卫不和,卫失固外开阖之权,肌表疏泄者为中风(即伤风,不是脑溢血)。(2)其人卫阳被遏,营卫郁滞不通,肌表致密者为伤寒。(3)其人外受温邪,津伤内热者为温病。中风: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表虚证)。伤寒:发热,无汗,恶寒,脉紧,体痛(表实证...

中医频道2024-09-11

嗳腐的病因是什么你知道吗【资讯】

嗳腐是指嗳气兼有腐臭味,胃内带食腐的气味从口中排出,叫“嗳腐”,《伤寒论》称为“乾噫食臭”。多见于消化不良。若从胃内排出的气体无味的,称为“嗳气”。《伤寒论》称“噫气”,俗称这种嗳气为“胃风”。多因中焦气滞,胸膈胀满,故嗳出才觉舒畅。多见于胃病及脾胃虚弱、肝胃不和的患者。引起嗳腐的原因:一是忧愁思虑过度,因伤脾胃,造成脾胃虚弱致使嗳腐。二是饮食失节、恣食生冷水果或粘滑难消化等物,致使损伤脾胃,其物...

其它疾病2014-05-31

嗳腐的检查诊断方法有哪些【资讯】

嗳腐是指嗳气兼有腐臭味,胃内带食腐的气味从口中排出,叫“嗳腐”,《伤寒论》称为“乾噫食臭”。多见于消化不良。若从胃内排出的气体无味的,称为“嗳气”。《伤寒论》称“噫气”,俗称这种嗳气为“胃风”。多因中焦气滞,胸膈胀满,故嗳出才觉舒畅。多见于胃病及脾胃虚弱、肝胃不和的患者。检查嗳腐的中医临床检查一般是结合发病原因、临床症状表现、舌苔、脉象等来具体检查和判断的。另外西医的检查一般是根据改证具体的临床症...

其它疾病2014-05-31

细数嗳腐的症状有哪些【资讯】

嗳腐是指嗳气兼有腐臭味,胃内带食腐的气味从口中排出,叫“嗳腐”,《伤寒论》称为“乾噫食臭”。多见于消化不良。若从胃内排出的气体无味的,称为“嗳气”。《伤寒论》称“噫气”,俗称这种嗳气为“胃风”。多因中焦气滞,胸膈胀满,故嗳出才觉舒畅。多见于胃病及脾胃虚弱、肝胃不和的患者。症状嗳气是指若从胃内排出的气体无味的。《伤寒论》称“噫气”,俗称这种嗳气为“胃风”。多因中焦气滞,胸膈胀满,故嗳出才觉舒畅。多见...

其它疾病2014-05-31

嗳腐的饮食保健建议有哪些【资讯】

嗳腐是指嗳气兼有腐臭味,胃内带食腐的气味从口中排出,叫“嗳腐”,《伤寒论》称为“乾噫食臭”。多见于消化不良。若从胃内排出的气体无味的,称为“嗳气”。《伤寒论》称“噫气”,俗称这种嗳气为“胃风”。多因中焦气滞,胸膈胀满,故嗳出才觉舒畅。多见于胃病及脾胃虚弱、肝胃不和的患者。饮食保健宜吃饮食必看1、宜吃细软食物为主;2、宜吃富含维生素多的食物;3、宜吃富含蛋白质的食物。火龙果保护胃黏膜,含有的植物性白...

其它疾病2014-05-31

嗳腐的常有治疗有哪些【资讯】

嗳腐是指嗳气兼有腐臭味,胃内带食腐的气味从口中排出,叫“嗳腐”,《伤寒论》称为“乾噫食臭”。多见于消化不良。若从胃内排出的气体无味的,称为“嗳气”。《伤寒论》称“噫气”,俗称这种嗳气为“胃风”。多因中焦气滞,胸膈胀满,故嗳出才觉舒畅。多见于胃病及脾胃虚弱、肝胃不和的患者。嗳气常用治疗一、茶疗方治疗嗳气1。鸡内金3克,研为细末,用开水冲泡,代茶饮,每日3次,主治油腻伤食。2。胡萝卜250克,水煎,加...

其它疾病2014-05-31

黄连阿胶汤是什么【资讯】

黄连阿胶汤出自《伤寒论》,由黄连、阿胶、黄芩、白芍、鸡子黄组成。具有育阴清热、滋阴降火之功,为治少阴阴虚火旺证常用方。黄连阿胶汤的做法:黄连四两,黄芩一两,芍药二两,鸡子黄二枚,阿胶三两。上五味,以水五升,先煮三味取二升,去滓,纳胶烊尽,小冷,纳鸡子黄,搅令相得,温取七合,甘三服。黄连味苦入心,性凉解热,故重用之以解心中发烦,辅以黄芩,恐心中之热扰及于肺也,又肺为肾之上源,清肺亦所以清肾也。芍药味...

中药大全2017-08-17

第二届岭南中医经典坛成功举办名家解读《伤寒论》再掀中医经典学习热潮【资讯】

2017年6月17日,第二届岭南中医经典坛在广州市白云国际会议中心成功举行。本次大会由广东省中医药学会主办,广东省中医院、广东一方制药有限公司协办。本届坛以“伤寒论的恒久魅力与传承”为主题,邀请了全国知名专家黄煌、陈明、彭坚、王三虎、衣之镖、真柳诚(日本)到会做专题学术报告。旨在引导全省中医药工作者学习、研究和应用中医四大经典之一《伤寒论》中的原创思维方法,更深入地发扬中医学的优良传统,更好地...

学术会议2017-06-17

中医说的“内伤”指的是伤在哪里【资讯】

医学指导:广东省中医院芳村分院消化科主任陈延医师说到调理脾胃,大家都会很熟悉,但说到补土派,可能很多人都会陌生。其实,脾为后天之本,调理脾胃有利于全身的保健养生,调理脾胃的观点就是从补土派发展而来的。●从“外伤”到“内伤”中医理之集大成者是张仲景的《伤寒论》。《伤寒论》所创立的六经辨证体系以及辨证治方法一直是历代中医所推崇和践行的,后世对于伤寒进行研究和注释的书如汗牛充栋,不可胜数。即使时...

中医讲堂2015-10-14

当归四逆治带下、月经后期【资讯】

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方出自《伤寒论》,由当归、桂枝、芍药、大枣、细辛、通草、炙甘草、吴茱萸、生姜所组成。原为手足厥寒,脉细欲绝,内有久寒所设。功能温经散寒,养血通脉,降逆化饮。笔者运用此方治疗妇人带下、乳房窜痛等,收到较为理想疗效。带下、月经后期张某,女,28岁,未婚,2006年3月16日初诊。自诉:1年来白带量多,质稀如水,无臭味,经期推后1周左右,量少色暗,伴四肢逆冷,右肩关节痛;舌质淡,苔...

其他疾病2017-04-27

你知道怎么正确使用甘草呢?【资讯】

配用虽广功有专长有歇后语云“药里甘草——百搭”,此言虽平,然指出其无所不伍之性,也隐含其无足轻重之意。若甘草之配用,纵览方书可证,《伤寒论》、《金匮要略》两书中用甘草者达120余方,占方数之过半。正如医家云:“非甘草之主病多,乃诸方百合甘草,始能曲当病情也。”理中汤用甘草恐其上,承气汤用甘草恐其下,毒药得之解其毒,刚药得之和其性。若药性,则《汤液本草》称其:“可上可下,可内可外,有和有缓,有补...

中药大全2017-07-14

小建中汤调理小儿体质虚弱【资讯】

小建中汤源于《伤寒论》,具有温中补虚,和里缓急的功效。主治虚劳里急证,见腹中时痛,喜温欲按,舌淡苔白,脉细弦;或虚劳而心中悸动,虚烦不宁,面色无华,或手足烦热,咽干口燥等。小建中汤所治虚劳诸证,皆因中焦虚寒,化源不足所致。此方是由桂枝汤倍芍药而重用饴糖变方而来,意在温中健脾,调补气血。名“小建中”者,谓小小建立中气也。虽然桂枝汤与小建中汤组成药物仅差一味,但功能主治却自此而变。小建中汤所治之证,中...

体质养生2017-06-06

猪肤、猪蹄脚的药用价值【资讯】

猪肤、猪蹄脚猪肤即猪皮。张仲景《伤寒论》中有“猪肤汤”方,本草有“悬蹄甲”,民间使用中草药往往用猪蹄脚煮服。猪皮、猪蹄脚均可作药用。建议肉类加工厂综合利用,收集猪蹄甲(猪脚爪外壳)加工煎炼成动物胶,扩充胶源,减轻阿胶供应紧张。≮美食性味≯甘、平、无毒。≮美食成分≯猪皮及猪蹄脚均含蛋白质、脂肪,并富含动物胶质。≮美食功效≯和血脉,润肌肤。治吐血、衄血,妇女血枯,经水不调,崩中漏下。血友病,鼻衄,齿衄...

食材档案2017-08-09

霍乱引起的上吐下泻分析【资讯】

起病急骤,呕吐与腹泻同时发生或交替发作者,称为霍乱。可伴有腹部疼痛,甚而厥脱、亡阴、亡阳等。《素问·六元正纪大》云:“太阴所至为中满,霍乱吐下。”《伤寒论》云:“呕吐而利。名日霍乱。”以其病情严重,变化迅速,上吐下泻,撩乱挥霍而名之,与一般的呕吐、腹泻相区别。霍乱多发生于夏秋季节,属急性时令疾病。应以预防为主,注意饮用水与食物的清洁、起居处所的环境卫生,亦即外避时邪、内慎饮食。发现有食物中毒、急...

肠道养生2014-02-11

中医治疗流感的独特疗效【资讯】

在中医史料中,最早记载治疗流感发热的著有《伤寒论》一书。本书成于东汉末,是张仲景总结了自己多年的行医经验,继承并发展《黄帝内经》的阴阳、经脉、气象、热病等等医学思想,归纳编著而成。本书是中医四诊、八纲、方药学的先驱,历时几千年,对后代引证治疗流感发热,有着不容忽视的贡献。唐代天宝中期,唐玄宗平时较宠爱的嫔妃柳婕妤,有一次外出郊游,动身跋涉而出汗,导致外感发热,先服御医开的几剂辛凉药。药后三天,...

感冒2017-06-22

太阳病欲解时是什么意思【资讯】

太阳病欲解时?这个是什么意思?不太清楚?我们一起来看看。太阳病欲解时,就是从“巳”至“未”的时辰上,发病了,就叫作太阳病。如《伤寒论》第3条“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此条中的“已”字当为“巳”字。若为“已”字,则“未”发热,没有发热,那么“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等,就变得与医理不符,与临床实际也不符。我们来看看太阳病在中医上的属性:先辨病...

中医频道2015-07-19

小青龙汤新用途?【资讯】

小青龙汤出自东汉的《伤寒论》。小青龙汤成分由麻黄、桂枝、白芍、干姜、细辛、炙甘草、法半夏、五味子组成。为解表剂,具有辛温解表,解表散寒,温肺化饮之功效。主治外寒里饮证。表现为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喘咳,痰涎清稀而量多,胸痞,或干呕,或痰饮喘咳,不得平卧,或身体疼重,头面四肢浮肿。小青龙汤临床上多用于治疗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支气管哮喘、急性支气管炎、肺炎、百日咳、过敏性鼻炎、卡他性眼炎、卡他性中耳...

用药指南2018-09-30

清热解毒利湿退黄疸用什么药【资讯】

社会在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节奏也不断加快,很多人因为工作或者其他原因经经常饮酒和生活不规律,这样难免会使人体内湿热并且对肝脏造成一定的影响。对于清热解毒利湿退黄疸,茵栀黄颗粒就是不错的选择。其处方来源于张仲景《伤寒论》的汤剂茵陈蒿汤,用于肝胆湿热、面目萎黄、胸肋胀痛、恶心呕吐及小便黄赤。方中药物大多属苦寒之物,有严格的适应范围,妄不可用于属寒的症候。同时它可以可清热解毒,利湿退黄疸,用于急性、慢性...

用药指南2017-10-25

皮肤松弛吃点什么好呢【资讯】

鲜枣,含有大量VC,它能有效的抗氧化,再使皮肤保持弹性的同时,还可以阻止黑色素的形成。平时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C的新鲜蔬菜、水果,少吃盐,可使沉着的色素斑减退或消失。猪皮、猪蹄、猪尾中,含有大量的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在保持您皮肤丰润饱满的同时,还不用担心过多脂肪会让人肥胖。猪皮的这种美容护肤作用,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汉代,名医张仲景的《伤寒论》中就有记载:“猪肤有和血脉、润肌肤”的作用,“令少妇食之,能...

问题肌肤2017-08-29

民间偏方治疗颈椎病的方法【资讯】

颈椎病的治疗偏方:组成:葛根15g,当归15g,狗脊20g,桂枝10g,炒白术12g,白芍15g,黄芪30g,茯苓20g,全蝎粉3g(装胶囊,用药汁分三次吞服)。上药水煎三次,将三次药汁混合,分三次温服,日一剂。七剂为一个疗程,疗程间隔二天。功能:补气血、益肝肾、祛风寒、化痰湿、活瘀血、通经络。主治:颈椎病(脊髓型除外)。方解: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经过长期临床观察,导致颈椎病病因病机主要是...

颈椎病2016-09-17

近期甲流肆虐,如何预防与治疗?中医有妙方!【资讯】

近期流感肆虐,您是否感到无助和担忧?面对流感的侵袭,除了依靠现代医学,古老的中医智慧也能为我们提供有力的支持。例如东汉医学家张仲景所著的经典之作《伤寒论》,历经千年,至今在预防和治疗流感方面依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流感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的疾病,每年在全球范围内导致大量的病例和死亡。流感不仅引发急性呼吸道症状,如发热、咳嗽、喉咙痛、肌肉疼痛和全身乏力,还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如肺炎、心肌炎和神经系统并...

健康资讯2025-01-15

喝水能解渴喝普洱茶需注意什么【资讯】

上火是我们中国才有的一种说法,在我们博大精深的中医里面,我们将上火归于人体的热症,在伤寒论里面介绍了人体患病的两种症状就是热症和寒症。上火的症状表现在出现喉咙干,口舌生疮,眼睛发红并且痛,口臭等。那么喝普洱茶会上火吗?喝普洱茶有什么讲究的吗?什么是普洱茶?什么是普洱茶?普洱茶是属于凉性的一种茶叶,普洱茶能起到止咳,生津,消暑,助消化,排毒等功效。普洱茶是以云南省一定区域内的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

中医频道2015-06-27

不出虚汗也要调理【资讯】

1、盗汗体内阴虚或有实热,人也会异常出汗。阴虚常表现为盗汗,即睡着以后出汗,需要滋阴收敛。内热的出汗主要分为两类:若没有湿邪,体内充斥一种无形的热气,往往伴有发热口渴,并且全身出汗,治疗可以选用白虎汤或竹叶石膏汤等来清热;如果体内有湿热,由于湿性黏滞,导致体内气机不畅,往往表现为上半身或颈部以上出汗,并伴有口中发黏、舌苔黄厚腻、腹部胀满、大便不爽等症状,可以用龙胆泻肝汤来治疗。2、自汗人的体表防卫...

养生常识2017-10-18

女子患太阳表虚症夏天还怕冷什么是太阳表虚症?【资讯】

时值三伏,大家热得吹空调,来自四川宜宾的陈世英却冷得裹棉袄烤“小太阳”。据了解,陈世英得了一种怪病,7年前一场感冒后就开始怕冷。怕冷到什么程度?一年四季都要穿羽绒服。她辗转多家医院查不出原因,近日经新桥医院中医科诊断,她患了太阳表虚症。经过治疗,陈世英怕冷的症状已有明显好转。下面我们看看什么是太阳表虚症?病名。六经病之一,出自《伤寒论》。太阳病包括经证和腑证。多由外感风寒所致。经病包括太阳中风与太...

健康新闻2016-08-10

食膳治疗烦热汤水的用处多多【资讯】

烦热者,不经汗、吐、下则为烦热,与发热有异也。经曰∶病患烦热,汗出则解。如未作膈实,但当和解微热而已。若心下满而烦,则有吐下之殊也。先烦而悸者,为实;先悸而烦者,为虚。虚谓心中欲呕、欲吐之貌。那么,烦热的饮食保健有什么呢?下面将有详细的方法介绍。烦热保健汤水推荐:茯苓汤【药物组成】茯苓8分,川芎8分,苏叶8分,前胡8分,半夏(制)8分,桔梗8分,枳壳8分,干姜8分,陈皮8分,当归1钱,生地1钱,白...

药膳食疗2014-05-24

桂枝甘草汤中药方剂是什么【资讯】

桂枝甘草汤是由桂枝和甘草所组成的中药方剂。桂枝甘草汤出自于《伤寒论》,具有扶阳补中、生阳化气、补助心阳的功效,主治发热过多、心下悸、妇人生产不快等病症。该药方是温心阳的基础药方,意在急复心阳,其中桂枝味辛、性温,入心经;甘草性温,归心、肺、脾,益气补中。二者配伍,辛甘化阳,补益心阳。切记,心阴虚症、胃阴虚症者慎用该药方。用药期间,饮食应以清淡食物为主,减少刺激食物,并规律作息、忌烟忌酒,以免影响药...

精编文章2023-09-13

栀子干姜汤饭前喝还是饭后喝【资讯】

栀子干姜汤饭前和饭后都是可以喝的,具体时间还要根据个人情况来选择。栀子干姜汤属于中医方剂,出自《伤寒论》,具有清上温下、清热除烦、温中暖脾的功效,可用于改善呕吐、心热、便溏等症状。该中药方剂喝的时间并没有明确规定,可以选择在饭前或者饭后任意时间段,因为食物并不会影响药效的发挥。但如果患者的脾胃功能比较差,可以将喝的时间安排在饭后,能够减少药效对脾胃功能造成的影响。喝药期间应保证清淡易消化饮食,减少...

精编文章2023-09-27

中药美容猪肉美容大发现【资讯】

食用药膳是中医特有的美容方法之一,早在汉朝时期的张仲景就非常善于用一些动物、植物方药进行美容治疗。他在《金匮要略》中就记载了许多既能治病又能美容的方剂,如甘草小麦大枣汤、当归生姜羊肉汤、猪肤汤等。这些方剂体现了张仲景善于利用药食同源的观点。 猪肤汤是张仲景《伤寒论》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剂,这个方剂在张仲景临床中,是用来治疗下利、咽痛、心烦胸满的病症,他在治疗中用猪肤、白蜜、米粉共同煎煮,达到退...

女性营养2011-02-24

阳虚体质的调理方法【资讯】

阳虚体质的调理方法1、心阳虚【症状表现】表现为心悸、气短(活动时加剧)自汗、胸闷不舒或痛;面色苍白、体倦乏力、四肢厥冷、大汗出、心悸加重甚至昏迷不醒;舌质淡、舌体胖嫩、苔白、脉虚欲绝等。【病因】指由发汗、泻下太过,或劳心过度、心气耗损或年老脏气日衰、病后体虚所致心气虚,进一步发展为心阳虚。【调理方剂】桂枝加附子汤。桂枝加附子汤【来源】《伤寒论》。【组成】桂枝9克(去皮),芍药9克,甘草9克(炎),...

体质养生2017-06-06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