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超预产期半月出生,患呼吸窘迫综合征咋治?【即问即答】
-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是由于肺表面活性物质缺乏导致。治疗方法包括补充肺表面活性物质、呼吸支持、预防感染、维持内环境稳定等。 1.补充肺表面活性物质:常用药物有猪肺磷脂注射液、牛肺表面活性剂等,可改善肺顺应性。 2.呼吸支持:无创呼吸支持如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有创呼吸支持如气管插管机械通气。 3.预防感染:合理使用抗生素,如头孢呋辛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等,预防肺部感染。 4.维持内环境稳定:监测血糖、...
1个回复 2024/10/9 11:25:54
王天成【医生】
杨勇【医生】
小孩的甲减应有什么影响.【即问即答】
-
甲减患者怀孕对孩子的智力影响目前无法评估,但是在妊娠早期及时补充甲状腺激素、及时纠正甲状腺功能后,一般来讲不会有太大的影响。母体为未经治疗的临床甲减患者,常常导致胎儿早产、低体重和新生儿呼吸窘迫,胎儿或围产期死亡率增加。即使亚临床甲减,妊娠期也会造成流产率和新生儿呼吸窘迫增加。
1个回复 2017/7/5 19:32:23
张淑荣【医生】
朱明武【医生】
朱长芝【医生】
新生儿口吐泡沫是怎么回事?【即问即答】
-
新生儿口吐泡沫如果是足月儿就需要警惕新生儿肺炎以及新生儿湿肺的可能。如果是早产儿就需要考虑是由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等导致的。所以需要注意观察,必要时需要及时进行胸片检查明确。如果是肺部感染建议及时进行抗感染治疗。但是如果是呼吸窘迫就建议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
1个回复 2021/4/26 14:03:46
赵洪宁【医生】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是肺有问题吗?【即问即答】
-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也称为肺透明膜病,系指出生后不久即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青紫、呼气性呻吟、吸气性三凹征和呼吸衰竭。主要见于早产儿,尤其是胎龄小于32~33周。其基本特点为发育不成熟肺、肺表面活性物质缺乏而导致的进行性肺泡不张、肺液转运障碍、肺毛细血管-肺泡间高通透性渗出性病变。
2个回复 2021/9/7 12:25:22
出生儿心跳快,呼吸困难【即问即答】
-
你好,需要检查才能知道,可能是心肺病症建议对孩子做系统的检查,排除先天性疾病,这种情况当然是危险的
4个回复 2017/7/6 20:44:11
温以良【医生】
钱淑凤【医生】
小儿肺透明膜病鉴别诊断【资讯】
顺产后(体重7.3斤),小儿呻吟、发绀8H,影像如下:诊断为:肺透明膜病肺透明膜病(hyalinemembranedisease;HMD)又名特发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或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distresssyndrome;RDS),是指生后不久由于进行性肺不张而出现的进行性呼吸困难、青紫、呼气性呻吟、吸气性三凹及呼吸衰竭;病理上以终末细支气管至肺泡壁上附有嗜伊红性透明膜为特征。...
影像案例2012-09-10
妊娠期糖尿病对胎儿有哪些不良影响?【即问即答】
-
妊娠期糖尿病对胎儿可能产生多种不良影响,如巨大儿、胎儿生长受限、胎儿窘迫、新生儿低血糖、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等。 1.巨大儿:孕妇血糖过高,胎儿长期处于高血糖环境,刺激其生长激素分泌,导致体重过度增加。 2.胎儿生长受限:过高的血糖可能损伤胎盘血管,影响胎儿营养供应,造成生长受限。 3.胎儿窘迫:血糖异常可引发胎儿代谢紊乱,导致缺氧,引起胎儿窘迫。 4.新生儿低血糖:胎儿在宫内高血糖环境中,自身胰...
1个回复 2024/10/25 9:49:15
李娟蕾【医生】
谢定泉【医生】
刚出生的小孩,呼吸困难,肺叶没开...【即问即答】
-
你好,这种情况下一般医院会建议采取肺部活性因子药物治疗,价格可能是比较贵的,一支药物在几千块钱的样子具体治疗方案建议咨询当事医生看看是否具有治疗的医院及是否有后遗症等,
2个回复 2017/7/10 20:56:45
丁立人【医生】
王根在【医生】
柳丽娜【医生】
糖尿病孕妇对新生儿有哪些影响?【即问即答】
-
糖尿病孕妇对新生儿可能产生多种不良影响,包括巨大儿、低血糖、呼吸窘迫、黄疸、心脏问题等。 1.巨大儿:孕妇血糖高,胎儿血糖也随之升高,刺激胎儿胰岛素分泌增加,促进蛋白质、脂肪合成,导致胎儿过度生长,形成巨大儿。 2.低血糖:胎儿在高血糖环境中,自身胰岛素分泌增多,出生后离开高糖环境,容易出现低血糖。 3.呼吸窘迫:高血糖环境影响胎儿肺表面活性物质的产生和成熟,增加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风险。 ...
1个回复 2024/11/15 10:40:00
新生儿湿肺轻微时应如何处理【即问即答】
-
新生儿湿肺是由于新生儿出生后肺内液体吸收及转运延迟而引起。轻微的新生儿湿肺一般无需过度担忧,但仍需密切关注。自行处理身体不适可能加重病情,及时就医并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是关键。1.观察呼吸:注意新生儿呼吸频率和节律,每分钟60次以上应警惕。2.适当吸氧:可给予40%左右浓度的氧气。3.预防感染:保持环境清洁,减少感染风险。4.监测体征:留意体温、吃奶情况、精神状态等。5.及时就医:若呼吸急促加重、嘴...
2个回复 2024/8/8 10:1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