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便秘怎么办?【即问即答】
-
孩子出现便秘,是肠道中的菌群失调,有益菌缺少,有害菌增加。建议您给宝宝吃一些益生菌,它是给宝宝调理肠道的,但是不要去医院开药物的,药物的长时间用,会有副作用。尽量去专业的药店买活性菌较多的益生菌,给宝宝调理一下肠道。注意冲调益生菌的水温,要在40度以下。
1个回复 2021/12/10 8:41:22
请问什么是早产儿【即问即答】
-
早产儿可能会在胎儿期、分娩时、新生儿期受到宫内缺氧、供血不足、窒息等危害,往往伴随着脑损伤。脑损伤会直接导致智力障碍、脑瘫等严重后果。近年来早产儿的死亡率已经降到很低,但是脑瘫的发生率依然高居不下,这些早产儿成活后的生存质量往往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
1个回复 2021/12/17 20:48:40
33周早产儿成活率【即问即答】
-
怀孕33周如果胎儿早产存活率还是相对较高了,分娩后马上送入新生儿科进入保温箱监测早产儿生命征情况。早产儿由于各器官发育还不完善,很容易引起各种并发症,比如肺部感染,肺透明膜病变,颅内出血,吸入性肺炎等,需要密切观察。如果无特殊,则影响不大,一旦出现并发症需要及时处理。
1个回复 2021/12/17 20:46:21
早产儿多少斤转奶粉【即问即答】
-
早产儿大多数情况下超过2.5公斤可以转奶粉,具体情况取决于孩子的发育情况。早产儿出生时体重偏轻,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善,所以喂养时要小心,提倡母乳喂养,按需喂养,如果母乳不够,可以添加早产儿配方奶粉,母乳和配方奶粉更适合早产儿的胃肠道消化吸收。
1个回复 2022/4/22 12:14:43
早产儿要喝什么奶粉【即问即答】
-
早产儿需要喝早产儿专用奶粉,消化吸收会相对比较好,可以预防消化不良或者是腹泻。使用早产儿专用奶粉也要控制好奶粉和水的比例,而且要以少食多餐为原则,不要一次性喂奶粉量过多。早产儿选择使用专用奶粉喂养,有利于早产儿的生长发育,不可以使用普通奶粉,避免造成消化不良腹泻。
1个回复 2022/4/22 12:15:13
早产儿心跳快怎么办【即问即答】
-
早产儿心跳快需要积极寻找原因,尽早进行针对性处理。早产儿心跳快比较常见的原因是生理性因素,与早产儿心脏功能相对比较差有关,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还需要警惕心力衰竭的可能,一般有水肿、气促以及呼吸困难等症状,建议积极进行强心利尿等治疗,可以明显改善症状。
1个回复 2022/4/22 12:15:43
早产儿用喂水吗【即问即答】
-
早产儿大多是不需要喂水的,如果选择母乳喂养,一般母乳中的主要成分是水分,所以只要母乳喂养充足是不会出现缺水状态的。如果选择奶粉喂养,一般奶粉需要应用水进行冲开,所以水分也是比较充足的。如果额外的喂水,也可能会因为增加胃容量,影响到乳汁的摄入量,反而不利于其生长和发育。
1个回复 2022/4/22 12:16:13
早产儿腹胀怎么解决【即问即答】
-
早产儿腹胀,每次吃奶后把宝宝竖起来轻拍后背,把胃里面的空气排出来,可以减少腹胀。早产儿在母体内发育时间短,吞咽反射弱一些,吸吮及消化能力差,很容易出现腹胀的情况。宝宝妈妈要调整饮食,多吃些容易消化的食物,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可以给宝宝少吃多餐,一次不要喂得太多。也可以给宝宝进行腹部按摩,促进肠蠕动,减轻腹胀。
1个回复 2022/4/22 12:16:43
早产儿用吃dha吗【即问即答】
-
早产儿是需要吃DNA的。早产儿在早期吃奶的量要比正常的婴儿少,就很容易导致母乳里面的DHA吸收不够,对于宝宝的生长发育也会造成影响,适当的补充DNA能够促进孩子的发育。如果是母乳喂养妈妈在饮食方面也要多吃含DNA的食物,比如鸡蛋、腰果、开心果、花生。
1个回复 2022/4/22 12:17:43
早产儿感染是什么表现【即问即答】
-
早产儿感染一般都会有发烧的症状表现出现,而且精神萎靡,嗜睡。早产儿自身免疫力相对比较低,如果出现感染方面的问题会存在一定的危险性,需要及时做治疗。另外需要做好护理方面的工作,并且要密切监测好体温的变化情况,避免长时间高烧不退引起高热惊厥症状。
1个回复 2022/4/22 12:17:43
早产儿奶粉吃多久【即问即答】
-
早产儿体重和正常足月儿差不多的时候就可以停掉早产儿奶粉。早产儿奶粉营养丰富,里面含有大量的脂肪酸,对宝宝身体有好处,胎儿早产的月份越小,需要吃早产儿奶粉的时间越要长一些,等到宝宝体重达到正常宝宝的生长发育时,就可以减量或者换其他奶粉。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多给宝宝喂水,预防感冒。
1个回复 2022/4/22 12:19:13
国外早产儿是多少周【即问即答】
-
国外有些国家把早产时间定为妊娠达到24周但不足37周分娩者。也有些国家把早产定为妊娠达到20周但不足37周分娩者。而我国依然把早产的下限定为妊娠达到28周。这和当地国家的新生儿救治水平有一定关系。早产儿出生后由于各器官系统发育尚不完善,需要悉心照理,积极预防并发症。
1个回复 2022/4/22 12:19:43
早产儿是指多少周【即问即答】
-
早产儿一般是指28~37周,不足37周,一般早产儿的器官功能和适应能力不是特别的好,所以对于早产儿应该要给予特殊的护理,尤其是体重最低的早产儿要及时放入保温箱。其次要进行正确的喂养。建议早产儿要检出医生的指导,不要盲目的自作主张给胎儿进行药物治疗。
1个回复 2022/4/12 13:26:34
早产儿黄疸症状【资讯】
早产儿黄疸是由于体内胆红素增高而引起皮肤巩膜等黄染的现象。早产儿黄疸较常见,引起的原因多而复杂且可导致胆红素脑病(核黄疸),常引起死亡或严重后遗症。早产儿黄疸的具体症状表现是什么呢?1、胆红素生成较多,早产儿每日生成的胆红素为成人的两倍以上,这是由于早产儿初生时红细胞数相对多;其寿命比成人短20~40天,且破坏快;旁路胆红素来源多和血红素加氧酶在生后7天内含量高,产生胆红素的潜力大引起。2、肝功能...
其他疾病2017-04-26
早产儿突然呼吸暂停是怎么回事?【资讯】
指导:广东省妇幼保健院番禺院区新生儿科主任聂川副主任医师早产儿由于先天不足,各项器官发育不成熟,所以很容易出现并发症,其中呼吸暂停就是一个较常见的危急症状。宝宝出现呼吸暂停往往会吓坏爸爸妈妈,到底为什么宝宝会发生呼吸暂停呢?爸爸妈妈要如何进行护理呢?豆豆是一个早产的小宝贝,在医院住了2个星期后,今天刚被爸爸妈妈接回家里来,夫妇两把豆豆放在之前精心准备的婴儿床上,让她安安静静地睡觉。过了一会,当妈妈...
早产儿2014-02-12
早产儿智力发育正常吗六个方法判断宝宝智力【资讯】
早产儿是我们熟悉的一种情况,一般在母体发育时间不够就出生的宝宝,它最明显的特征就是个头小,各方面发育都不完善,所以,需要我们更加精心的照顾。早产儿智力发育从新生儿期开始早期教育都能促进他们的智力发育,发挥他们大脑的最大潜力,有效地防治他们智力低下的发生。抓住早产儿出生后头两年大脑发育最快、可塑性最强、代偿能力最好的有利时期,对早产儿实施全面干预,帮助宝宝矫正缺陷。虽然在早产儿中发生智力低下或是脑瘫...
早产儿2018-02-20
早产儿在保温箱里最多呆多少天?【资讯】
早产儿,用简单的话来讲,就是指婴儿被提前的分娩出来。那么由于没有在母体内呆够时间,就分娩出来,那么这时早产儿的身体是比较弱的。而且身体的各项功能发育也没有那么完全,所以早产儿是需要在医院呆上一段时间进行以,观察的。那么早产儿在保温箱进行观察是必要的。1、早产儿就是指提前出生的婴儿。一般正常的女性怀胎时间要在38周以上的。那么在38周以上出生的婴儿就是正常的婴儿,如果少于38周就出生的婴儿就属于早产...
预防保健2017-08-08
早产儿之心理问题【资讯】
早产儿对于正常孩子而言,无疑是有着一些劣势的。如果出现了早产儿,大家一定不能失望,要好好照顾早产儿,甚至比起正常孩子还要多上一些呵护,这样才能让他们健康成长。早产儿的后天发育,因出生时体重和以后的发育状况不同,不能一概而论。发育特别好的低体重儿,在1年之内即可达到正常儿的水平。特殊情况的早产儿,在5年内才能达到正常儿的水平。早产儿智力和运动的发育情况,一般要比正常儿迟一些。其原因是本应在胎内发育,...
预防保健2017-08-08
早产儿有九大特征精心护理预防四大并发症【资讯】
早产儿的出生,需要我们引起足够的重视,主要是在宝宝出生后需要进行精心和合理的护理,不但要让宝宝健康成长,同时也要注意各种并发症的预防。早产儿特征1、身体:(1)头部:头颅较大,约为全身长度的三分之一,囟门较为宽大,头发短且少,表现为短绒状,耳壳软平。(2)皮肤:鲜红色皮肤,肤质薄嫩,伴有水肿现象且肤色发亮。胎龄与胎毛多少有关,前者越小后者越浓密。其胎脂丰厚,皮下脂肪却不多。手脚指甲均较为柔软,且长...
早产儿2017-11-28
早产儿需注意特殊护理【资讯】
一、早产儿的保暖:早产儿的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全,体温调节能力比足月新生儿差,体温易随环境温度而变化。早产儿肌肉活动少,皮下脂肪少,抗寒能力差,容易散热,体温偏低,所以,早产儿要特别注意保暖。并且由于产儿汗腺发育不全,散热的机能差,也要注意恒温的把握。1、保暖:早产儿的房间温度要尽量保持恒定,空气要保持新鲜。夏季温室不要超过30oC,室温高时要注意通风降温。刚出生的早产儿在医院时睡在暖箱里,若在家里...
产后2017-09-28
早产儿贫血的症状都有哪些【资讯】
早产儿贫血的典型症状:贫血 、水肿 、心动过速、 活动后气促、 面色苍白。1.贫血症状苍白,喂养困难,体重不增,气促,心动过速,活动减少,呼吸暂停等。2.水肿少数病例有下肢,足,阴囊,颜面轻度水肿。
早产儿2014-05-30
脑瘫最常见的几大类【资讯】
脑瘫最常见的几大类有以下几种:1、痉挛型脑瘫:全身肌张力增高,有肌腱反射亢进、踝痉挛。站立行走时出现全身性紧张,双上肢屈曲、伸直较困难,双下肢常常处于交叉状态,这种姿势称为“剪刀步”。因肌张力长期增高,肌腱易短缩,关节挛缩变形。如患儿的跟腱短缩形成尖足,走路时只能用脚尖着地,膝关节屈曲挛缩不易伸直、髋关节屈曲挛缩不能后伸(患儿不能做向后方踢腿的动作)。此型多见于四肢瘫、双下肢瘫及偏瘫型脑瘫。2、运...
预防保健2017-08-08
早产儿黄疸高该怎么办【资讯】
在一些非溶血性黄疸的早产儿人群中,如:窒息、缺氧、感染、高碳酸血症和低蛋白血症等。这些早产儿的胆红素水平尚未达到传统意义上的病理性黄疸水平,也有形成胆红素脑病的可能。所以早产儿病理性黄疸不一定都是超过生理性黄疸标准的高胆红素血症。超过生理性黄疸标准的高胆红素血症大多都应该认为是病理性的。因此对于早产儿黄疸高的问题,早产儿和正常孩子并无太大的区别。要紧的是要弄清当时孩子发黄的原因。爸爸妈妈们对早产儿...
预防保健2017-08-08
早产儿出院后怎么喂养?【资讯】
1、奶制品的选择:奶制品主要区别是能量密度不同,100ml早产儿配方奶粉约含有80kcal,100ml早产儿出院后配方奶粉所含能量约为73kcal,而100ml母乳或足月儿配方奶粉均约为67kcal。不同的早产儿需要的能量密度是不同的,如果出院时体重跟其纠正胎龄的体重是符合的,可以给予纯母乳或足月儿配方奶粉喂养;如果体重低于纠正胎龄相应的体重,则需要喂早产儿出院后配方奶粉或母乳+母乳添加剂;如果体...
产后2017-09-28
早产儿贫血的概述【资讯】
早产儿贫血是指早产儿或低出生体重儿在生后一年内发生的贫血。这与胎儿期各种生理功能发育更不完善有关。早产儿脐血平均血红蛋白值为175g/L±16g/L(17.5g/dl±1.6g/dl),与足月儿相似。生后短期内血红蛋白迅速下降,出生体重1.2~2.5kg的早产儿在生后5~10周血红蛋白值为80~100g/L(8.0~10.0g/dl),出生体重1.2kg以下早产儿在生后4~8周血红蛋白值为65~9...
产后2017-09-29
早产儿贫血的成因有哪些?【即问即答】
-
早产儿贫血的形成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造血物质缺乏、红细胞寿命短、医源性失血、生长迅速和感染等。 1.造血物质缺乏:早产儿体内铁、维生素E及叶酸等造血物质储备不足,影响红细胞生成。 2.红细胞寿命短:早产儿的红细胞膜结构和功能不成熟,导致红细胞寿命较足月儿更短。 3.医源性失血:在采血检查、早产儿监护等医疗操作中,可能会造成失血,引发贫血。 4.生长迅速:早产儿生长发育快,血容量增加迅速,使血液被稀...
2个回复 2024/10/10 17:35:04
早产儿打嗝怎么办?早产儿的发育和正常婴儿一样吗?【资讯】
早产儿打嗝属于十分常见的现象,一般可以分为生理性打嗝、病理性打嗝两种类型,其患者以前者居多,可通过按压合谷穴等方式进行缓解,如果属于后者,就需要及时前往医院检查。早产儿的发育一般比较正常婴儿发育慢一些,很多家长不知道原因。下面我们有请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主任医师韩芳为我们讲解早产儿打嗝以及发育方面等相关问题。早产儿打嗝怎么办?早产儿打嗝可以通过拍背来缓解。早产儿打嗝是一个正常现象,每次喂完奶后,可以...
专家专栏2020-05-19
早产儿能否喝力多精奶粉【即问即答】
-
早产儿能否喝力多精奶粉,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如早产儿的身体状况、奶粉的营养成分、消化吸收能力、过敏情况等。 1.身体状况:早产儿出生时身体各器官发育不成熟,尤其是胃肠道功能较弱。如果早产儿体重增长良好,没有明显的消化问题,可能适合尝试该奶粉。 2.营养成分:力多精奶粉的营养成分是否能满足早产儿的特殊需求。早产儿需要更多的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来支持生长发育。 3.消化吸收:观察早产儿对...
1个回复 2024/10/18 17:41:53
早产儿喂养有些什么要注意的事项呢,一般早产宝宝在护理方面有...【即问即答】
-
早产儿胃肠功能差,而且胃容量很小,每次喂奶量宜少,时间间隔宜短。如果婴儿体重在1500克以下,每1小时就要喂奶一次;1500到2000克者每2小时喂一次;2500克左右的早产儿则每3小时就喂一次。如果早产儿的吸吮能力差,宝妈可以用滴管或小汤匙来喂。平时护理上还要注意通风卫生,避免感染。
3个回复 2021/9/7 12:25:22
早产儿治疗用氧和视网膜病变防治指南【资讯】
随着人们对早产儿的认识程度的加深,知道如果孩子出生的比预产期早的话可能要进行一系列的治疗,比如说吸氧就是早产儿在治疗是经常采用的一种手段,但是吸氧也是有副作用的,它的副作用就是可能造成早产儿的视网膜发生病变。所以国家有关部门特意制定了早产儿治疗用氧和视网膜病变防治指南,接下来就来讲一讲用氧的方法和如何防治视网膜病变。?早产儿用氧一定要注意的是用氧标准和吸氧支持方式,也就是说在用氧的时候要严格按照婴...
预防保健2017-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