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出虚汗吃什么调理身体【资讯】
孕期出虚汗吃什么调理身体(1)、黑豆圆肉大枣汤:黑豆30克,桂圆肉10克,红枣30克,洗净放砂锅内,加水适量,用慢火煲1小时左右,一天内分2次服完,连服15天为一疗程。对表虚自汗及营卫不调之汗症均有效。(2)、炒豆腐皮:豆腐皮一张,洗净,以温水泡发后切丝,用素油炒,以葱盐调味,食之。每天一次,不限疗程,常食之有养胃敛汗之功,对虚汗有效。(3)、冬虫草炖老鸭:每次用老雄鸭一只,去毛和内脏,洗净,冬虫...
养生常识2017-10-19
盗汗可用哪些中药良方治【资讯】
盗汗可用哪些中药良方治肺卫不固而引盗汗症状:主要为动则汗出,畏风畏寒,容易感冒,体倦乏力,面色少华,苔白,脉细弱。治疗:宜益气固表止汗,可选用玉屏风口服液或颗粒剂、丸、茶泡剂(药方为黄芪、白术、防风),也可用复芪止汗冲剂(含黄芪、党参、麻黄根、白术、防风、牡蛎、五味子)。注意事项:服时均应避风寒,忌生冷、油腻饮食。气阴两虚而引盗汗症状:常见体质虚弱,心悸易惊,短气烦倦,身热汗出,夜间尤甚,久汗不止...
养生常识2017-08-16
盗汗可用哪些中药良方治【资讯】
肺卫不固而引盗汗症状:主要为动则汗出,畏风畏寒,容易感冒,体倦乏力,面色少华,苔白,脉细弱。治疗:宜益气固表止汗,可选用玉屏风口服液或颗粒剂、丸、茶泡剂(药方为黄芪、白术、防风),也可用复芪止汗冲剂(含黄芪、党参、麻黄根、白术、防风、牡蛎、五味子)。注意事项:服时均应避风寒,忌生冷、油腻饮食。气阴两虚而引盗汗症状:常见体质虚弱,心悸易惊,短气烦倦,身热汗出,夜间尤甚,久汗不止,舌瘦红,脉虚无力。治...
养生常识2017-08-10
盗汗可用哪些中药良方治?【资讯】
肺卫不固而引盗汗症状:主要为动则汗出,畏风畏寒,容易感冒,体倦乏力,面色少华,苔白,脉细弱。治疗:宜益气固表止汗,可选用玉屏风口服液或颗粒剂、丸、茶泡剂(药方为黄芪、白术、防风),也可用复芪止汗冲剂(含黄芪、党参、麻黄根、白术、防风、牡蛎、五味子)。注意事项:服时均应避风寒,忌生冷、油腻饮食。气阴两虚而引盗汗症状:常见体质虚弱,心悸易惊,短气烦倦,身热汗出,夜间尤甚,久汗不止,舌瘦红,脉虚无力。治...
其他疾病2017-08-28
小儿肾病的中医治疗方法【资讯】
小儿肾病综合征临床辨证分为肺脾两虚、脾虚、脾肾两虚三型,其病机主要在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特别是脾胃虚弱,以致水液代谢紊乱,胜腑气血虚损,正气不能抵御病邪。脾胃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谷和输布精微,为气血生化之源。小儿运化功能尚未健全,常易被饮食所伤,出现一些脾胃症状。基本方中太子参、获等、白米、陈皮、鸡内金,实为“五味异功散”加减。小儿肾病综合征以单纯型为多,对激素敏感,复发率高,其原因系与肺气不...
其他疾病2017-05-02
6种中药补气不怕冷【资讯】
冬天该多补补气。因为,“气虚”容易在冬天出现,最明显的现象是容易感冒、畏寒怕冷。此外,气虚还可能出现呼吸短促、胸闷、消化不良、咳嗽、胃下垂甚至月经不调等问题。一、人参大补元气,有补益强身作用,可抗衰老,适用于久病体虚、心悸心慌、肢冷、气短、虚脱、心衰、神经衰弱等症,提高免疫功能,促进疾病的康复。关于人参的食用方法,《清宫档案》里记载了很多,如“把它切成片,含在嘴里,直到它软化了,再咀嚼咽下去……”...
养生常识2017-08-15
治疗虚汗的食疗方【资讯】
治疗虚汗的食疗方1、黄芪红枣汤:黄芪15克,红枣20枚,加水适量,文火煎煮1小时,每日一剂,分2-3次服食,连服10天。对气虚卫表不固之汗症效好。2、黄芪猪瘦肉汤:黄芪15克,猪瘦肉50克,加清水适量,煲1小时,食肉饮汤,连服5次。对表虚自汗效佳。3、黑豆圆肉大枣汤:黑豆30克,桂圆肉10克,红枣30克,洗净放砂锅内,加水适量,用慢火煲1小时左右,一天内分2次服完,连服15天为一疗程。对表虚自汗及...
养生常识2017-10-10
出虚汗的调理方法【资讯】
1、黄芪红枣汤黄芪15克,红枣20枚,加水适量,文火煎煮1小时,每日一剂,分2-3次服食,连服10天。对气虚卫表不固之汗症效好。2、黄芪猪瘦肉汤黄芪15克,猪瘦肉50克,加清水适量,煲1小时,食肉饮汤,连服5次。对表虚自汗效佳。3、黑豆圆肉大枣汤黑豆30克,桂圆肉10克,红枣30克,洗净放砂锅内,加水适量,用慢火煲1小时左右,一天内分2次服完,连服15天为一疗程。对表虚自汗及营卫不调之汗症均有效。...
养生常识2017-09-30
如何判断气虚体质?简单两招来帮你【资讯】
经常感冒是气虚体质引起的么?整天懒洋洋的是属于气虚体质么?老是头晕晕的也是因为气虚体质么?那么,究竟如何判断自己是否有气虚体质呢?今天小编来教各位简单两招判断、调理气虚体质。如何判断自己是不是气虚体质?一方面,气虚体质人群常有容易出汗、脸色发白、动则气短、头晕心悸、少气懒言、体力和精力都感到缺乏,稍微劳作便有疲劳之感的显著特点。如果发现自己哪怕睡眠充足、休息够了,还常常处于没有体力和精力投入学习、...
中医养生2016-07-14
6大补元气中药材冬季给身体补补气【资讯】
冬天该多补补气。因为,“气虚”容易在冬天出现,最明显的现象是容易感冒、畏寒怕冷。此外,气虚还可能出现呼吸短促、胸闷、消化不良、咳嗽、胃下垂甚至月经不调等问题。盘点补元气的6大中药,下面就随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一、人参大补元气,有补益强身作用,可抗衰老,适用于久病体虚、心悸心慌、肢冷、气短、虚脱、心衰、神经衰弱等症,提高免疫功能,促进疾病的康复。关于人参的食用方法,《清宫档案》里记载了很多,如“把...
四季饮食2013-12-12
治疗虚汗的食疗方【资讯】
治疗虚汗的食疗方1、黄芪红枣汤:黄芪15克,红枣20枚,加水适量,文火煎煮1小时,每日一剂,分2-3次服食,连服10天。对气虚卫表不固之汗症效好。2、黄芪猪瘦肉汤:黄芪15克,猪瘦肉50克,加清水适量,煲1小时,食肉饮汤,连服5次。对表虚自汗效佳。3、黑豆圆肉大枣汤:黑豆30克,桂圆肉10克,红枣30克,洗净放砂锅内,加水适量,用慢火煲1小时左右,一天内分2次服完,连服15天为一疗程。对表虚自汗及...
望闻问切2017-05-27
气虚体质吃什么中药【资讯】
气虚体质吃什么中药1、党参:能补中益气、生津养血,常用于气虚不足的乏力、气短、心悸、食少、便溏、气津两伤的口渴;气血两虚的面色萎黄、头晕等症,以及病后体虚、营养不良。2、太子参:补肺健脾、益气生津,可用于脾气虚弱的食少、倦怠、小儿清瘦;肺虚咳嗽、自汗心悸、津液不足的口渴及病后气阴两亏等病症。3、白术:补气健脾、燥湿利水、止汗安胎,可用于脾气虚弱的食少、便溏、倦怠少气、自汗;水湿停滞的痰饮、水肿;妊...
养生常识2017-11-06
黄芪颗粒有什么功效与适用人群【资讯】
黄芪颗粒具有补气固表等功效,适用于多种人群,受药物成分、体质差异、病症类型、配伍情况、病情阶段等因素影响。1.药物成分:黄芪颗粒主要成分黄芪,含黄芪多糖、黄酮类等成分。黄芪多糖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提高抗病能力,促进抗体生成和免疫细胞活性;黄酮类抗氧化,清除自由基,减轻氧化应激损伤,保护心血管系统。2.体质差异:对于气虚体质人群,表现为气短乏力、容易疲劳、自汗等,黄芪颗粒可补充正气,改善气虚症状,增强...
中医频道2025-03-02
气虚体质人群的四季养生【资讯】
春季多风,风性开泄,气虚体质者应当做好“春捂”工作,不要暴减衣被,防止汗出当风。春季万物生发,容易感受病毒性感冒、风疹、麻疹等流行性疾病,因此尤其应当做好防护工作,防止感冒,及时注射疫苗,生病后要及时就医,防止加重难愈。盛夏时节天气炎热,气虚则肌表不固,大汗大渴之下容易伤津耗气,严重时可以产生心慌、头晕、中暑,甚则脱水、休克的严重情形。因此,夏季应当避暑,防止阳光暴晒,出汗后应当及时补充水和盐分,...
体质养生2017-06-06
孕期出虚汗要吃什么调理身体【资讯】
孕期出虚汗要吃什么调理身体(1)、黑豆圆肉大枣汤:黑豆30克,桂圆肉10克,红枣30克,洗净放砂锅内,加水适量,用慢火煲1小时左右,一天内分2次服完,连服15天为一疗程。对表虚自汗及营卫不调之汗症均有效。(2)、炒豆腐皮:豆腐皮一张,洗净,以温水泡发后切丝,用素油炒,以葱盐调味,食之。每天一次,不限疗程,常食之有养胃敛汗之功,对虚汗有效。(3)、冬虫草炖老鸭:每次用老雄鸭一只,去毛和内脏,洗净,冬...
养生常识2017-10-19
孕期出虚汗吃什么调理身体【资讯】
孕期出虚汗吃什么调理身体(1)、黑豆圆肉大枣汤:黑豆30克,桂圆肉10克,红枣30克,洗净放砂锅内,加水适量,用慢火煲1小时左右,一天内分2次服完,连服15天为一疗程。对表虚自汗及营卫不调之汗症均有效。(2)、炒豆腐皮:豆腐皮一张,洗净,以温水泡发后切丝,用素油炒,以葱盐调味,食之。每天一次,不限疗程,常食之有养胃敛汗之功,对虚汗有效。(3)、冬虫草炖老鸭:每次用老雄鸭一只,去毛和内脏,洗净,冬虫...
养生常识2017-10-20
孕期出虚汗吃什么调理身体【资讯】
孕期出虚汗吃什么调理身体(1)、黑豆圆肉大枣汤:黑豆30克,桂圆肉10克,红枣30克,洗净放砂锅内,加水适量,用慢火煲1小时左右,一天内分2次服完,连服15天为一疗程,对表虚自汗及营卫不调之汗症均有效。(2)、炒豆腐皮:豆腐皮一张,洗净,以温水泡发后切丝,用素油炒,以葱盐调味,食之。每天一次,不限疗程,常食之有养胃敛汗之功,对虚汗有效。(3)、冬虫草炖老鸭:每次用老雄鸭一只,去毛和内脏,洗净,冬虫...
养生常识2017-10-23
食材百科白术的功效和吃法【资讯】
白术的功效: 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用于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 1、用于脾胃虚弱,食少胀满,倦怠乏力,泄泻。补脾胃可与党参、甘草等配伍;消痞除胀可与枳壳等同用;健脾燥湿止泻可与陈皮、茯苓等同用。 2、用于水湿停留、痰饮、水肿。治寒饮可与茯苓、桂枝等配伍;治水肿常与茯苓皮、大腹皮等同用。 3、用于表虚自汗。本品与黄芪、浮小麦等同用,有固表止汗之功,可治...
食材档案2012-11-05
补气的中药有哪些?【资讯】
中医的“气”是生命活动的原动力,它对人体各器官运行起推动、防御、温养、固摄等作用。那么补气的中药有哪些?常用的补气中药材有:人参大补元气,有补益强身作用,可抗衰老,适用于久病体虚、心悸心慌、肢冷、气短、虚脱、心衰、神经衰弱等症,提高免疫功能,促进疾病的康复。黄芪补气升阳、益精固表、利水退肿,适用于自汗、盗汗、浮肿、内伤劳倦、脾虚、泄泻、脱肛及一切气衰血虚之症。但有高热、大渴、便秘等实热症者忌用。西...
养生常识2017-08-18
气虚的症状有哪些【资讯】
气虚通常和固摄气化功能减退有关,可造成乏力、自汗、头晕、腹泻、少言懒语等症状。1、乏力:乏力属于气虚比较常见的一种表现,可产生身体疲乏无力、容易疲倦等症状。2、自汗:主要表现为出汗量明显增多,大多为白天出汗。3、头晕:气虚如果造成大脑缺血、缺氧,还有可能会引起头晕、头痛等症状。4、腹泻:气虚时还有可能会导致消化功能受损,造成气固吸收减弱后,会产生腹泻的症状。5、少言懒语:主要表现为声音低怯、不愿与...
精编文章2023-10-20
一动就大汗淋漓是肾阴虚还是阳虚所致?【资讯】
一动就大汗淋漓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但不限于肾阴虚、肾阳虚、气虚、湿热内蕴、营卫不和等。1.肾阴虚:肾阴不足,阴虚生内热,虚热迫使津液外泄,导致容易出汗,且常伴有腰膝酸软、头晕耳鸣、五心烦热、失眠多梦等症状。治疗上可选用六味地黄丸、左归丸等药物。2.肾阳虚:肾阳亏虚,不能固摄津液,从而出现多汗,多伴有畏寒怕冷、四肢不温、腰膝冷痛、精神萎靡等表现。右归丸、金匮肾气丸等药物有一定的调理作用。3.气虚...
中医频道2025-02-11
四季调养肾精亏虚,各有妙招【资讯】
四季调养肾精亏虚可从春季注重养肝益肾、夏季宜清热滋阴、秋季应润燥固肾、冬季强调滋补封藏、日常配合中药调理等方面着手。1.春季注重养肝益肾:春季阳气升发,与肝相应。肾精亏虚者可在春季通过养肝来间接益肾。可多参加户外活动,如散步、踏青等,促进气血流通。饮食上可适当食用一些具有养肝益肾作用的食物,如枸杞、桑葚、山药等。枸杞能滋补肝肾、益精明目;桑葚可滋阴补血、生津润燥;山药能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
健康科普2025-03-01
中医体质辨识:不同体质痰多咳嗽的用药差异【资讯】
中医将体质大致分为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等,不同体质出现痰多咳嗽症状时,用药存在差异。1.气虚质:此类体质人群肺气不足,卫外不固,易出现咳嗽、咳痰无力等症状。用药上可选择玉屏风颗粒,有益气固表的作用;补中益气丸能补中益气,增强机体抵抗力;人参保肺丸可益气补肺、止嗽定喘,对气虚引起的痰多咳嗽有一定疗效。2.阳虚质:阳虚体质者体内阳气不足,寒邪易侵,咳嗽多伴有痰液清稀。可选用小青龙颗粒...
健康科普2025-05-05
荨麻疹中药选择需要注意什么?【资讯】
麻疹俗称风团,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由各种因素致使皮肤粘膜血管发生暂时性炎性充血与大量液体渗出,造成局部水肿性的损害,其迅速发生与消退、有剧痒,可有发烧、腹痛、腹泻或其他全身症状。西医治疗荨麻疹效果多不显著,易反复发作,多选择中医治疗,那么荨麻疹中药选择要注意什么呢?首先要认真辨证论治。1,风热型多见于急性等麻疹。发病急,风团色红,灼热剧痒,兼见发热、恶寒、咽喉肿痛、心烦口渴、胸闷腹痛、恶心欲...
荨麻疹2017-02-27
气虚体质的调理方法有什么?【资讯】
研究发现,现在很多人日常生活方式不规律、工作压力过大,或多或少都具有一定的气虚情况。北京中医药大学王琦教授带领的体质研究课题组,历时30年分析研究,最终将中国人体质分成九种类型,一种平和质,八种为偏颇质:气虚体质、阳虚体质、阴虚体质、痰湿体质、湿热体质、气郁体质、血瘀体质、特禀体质。在八种偏颇的体质类型中,气虚质约占12.7%,是占比最大的偏颇型体质。其形成原因主要是元气不足,不能产生足够的抗体或...
疾病频道2015-11-03
睡觉时额头出虚汗是怎么回事!【资讯】
睡觉时额头出虚汗的原因睡觉时出汗明显增多,非高温非运动是明显出汗,这是虚汗。中医学认为气虚引起自汗,阴虚引起盗汗。自汗是指清醒状态下汗出增加,盗汗是指入睡后出汗,醒后汗止。了解一下出虚汗的不同类型汗证中,有自汗、盗汗、脱汗、战汗、黄汗,临床表现各有特点,应加以鉴别。1、自汗:不问朝夕,时时汗出,动则益甚,常伴有气虚不固的症状。2、盗汗:睡时汗出,醒后自止,常伴有阴虚内热症状,可用乾(音同前)元汤调...
养生常识2017-09-30
药膳巧补气虚【资讯】
气虚,包括元气、宗气、卫气的虚损,以及气的推动、温煦、防御、固摄和气化功能的减退,从而导致机体的某些功能活动低下或衰退,抗病能力下降等衰弱的现象。多由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失养,或劳伤过度而耗损(“劳则气耗”),或久病不复,或肺脾肾等脏腑功能减退,气的生化不足等所致。气虚的病理反映可涉及全身各个方面,如气虚则卫外无力,肌表不固,而易汗出;气虚则四肢肌肉失养,周身倦怠乏力;气虚则清阳不升、清窍失养而精...
养生常识2017-08-18
产后恶露不干净的三大原因【资讯】
产后恶露不绝以产后血性恶露超过3周以上仍淋漓不断为主要特点。常见的病因有气虚、血热、血瘀,其主要病机是气血运行失常、冲任失于固摄所致,或气虚失摄、冲任不固,或热扰冲任、迫血妄行,或瘀阻冲任、血不归经。临床上应在了解产后恶露病因的前提下进行合理治疗。产后恶露不干净的三大原因:1、宫腔感染:可因产后洗盆浴,或卫生巾不洁,或产后未满月即行房事,也可因手术操作者消毒不严密等原因致使宫腔感染。此时恶露有臭味...
其他疾病2017-07-13
告别一动就大汗,中医教你这样调养【资讯】
一动就大汗,可能由气虚、阴虚、湿热、阳虚、邪热郁蒸等因素引起。可通过服用中药、艾灸、饮食调节、运动锻炼、生活习惯调整等方式调养。1.**气虚**:气具有固摄作用,气虚则固摄功能减弱,导致汗液外泄。常见症状有自汗、气短、乏力等。可服用玉屏风散、补中益气丸、四君子汤等中药调理,这些药物有补气固表的功效,能增强机体的固摄能力,减少汗液排出。但用药需遵医嘱。2.**阴虚**:阴虚生内热,虚热逼迫津液外出形...
健康科普2025-03-05
自汗是正气虚导致的吗【资讯】
自汗有可能是正气虚导致的,但也不排除是其他因素引起。需要患者前往医院就诊,由专业医生辨证论治明确具体原因,并给予相应的处理措施。自汗属于中医汗证范畴,是指由于阴阳失调、腠理不固,而致汗液外泄失常的病证。正气虚通常是因为肾精亏虚、肾气不固而引起的临床表现,常见症状为精神萎靡、心悸气短,若病情持续发展,可出现自汗、舌淡胖嫩,脉虚沉迟,或五心烦热、消瘦颧红、口咽干燥、盗汗潮热、舌红少苔等情况。但部分患者...
精编文章2024-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