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并发症具体有哪些【即问即答】
-
糖尿病并发症多样,包括眼部、神经、心脑血管、肠胃、足部及皮肤相关等。自行处理身体不适可能加重病情,及时就医并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是关键。1.眼部:如视网膜病变、眼底出血,影响视力。2.神经:周围神经病变致下肢发凉、麻木,肠胃神经病变致胃轻瘫、腹泻。3.心脑血管:常见脑梗、心梗,威胁生命。4.足部:糖尿病足、坏疽,严重时可能截肢。5.皮肤:出现瘙痒,影响生活质量。糖尿病并发症危害大,患者需严格控制血糖...
1个回复 2024/9/3 13:58:21
为什么糖尿病人容易发生足部溃疡?【资讯】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最恐怖的并非疾病本身,而是伴随糖尿病所带来的一系列并发症,而糖尿病足就是其中之一。糖尿病人的脚特别容易发生血管和神经病变,由于神经病变,轻微的外伤都能迅速导致溃疡、感染和坏疽,以致最终不得不截肢。糖友的脚为何容易溃烂?1、神经病变致痛感下降。糖尿病人一旦出现神经病变,对疼痛就不太敏感,以往可能稍微碰一下就会有感知,发生病变后可能要针刺才有痛感。所以,当足部出现破损时,病人常常因...
糖尿病足2015-03-19
庄丽萍【医生】
什么导致糖尿病足发生!【资讯】
什么导致糖尿病足发生?预防糖尿病足应该从其病因开始,可把疾病扼杀在摇篮。关于什么导致糖尿病足发生?糖尿病专家介绍,目前认为,糖尿病足由局部感染等多种因素诱发,呈慢性、进行性发展,病变涉及大小微血管、神经、皮肤肌肉、肌腱、甚至骨头等组织,晚期形成肢端坏疽,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现在就来具体的了解一下糖尿病足发生的具体原因有哪些:一、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患者肢体营...
糖尿病类型2017-05-03
糖友感染可诱发糖尿病足预防分五步走【资讯】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因末梢神经病变、下肢动脉血供不足以及感染等多种因素引起足部疼痛、皮肤溃疡、肢端坏疽等病变的统称。下面,我们就来看看糖尿病足病因及其预防:糖尿病足常由4因素引起糖尿病性肢体缺血症的病理生理变化是由于代谢紊乱所引起的微血管和大中小血管的病变以及神经系统的功能障碍,加上糖尿病免疫功能受损,易于发生感染。一般与以下4个方面有关:1、糖尿病患者足底压力的变化:动态足底压力异常增高与糖尿病...
糖尿病足2016-12-16
干细胞可以治疗糖尿病吗?【即问即答】
-
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是将制备好的干细胞悬液通过动脉导管迁移到胰腺组织中,在胰腺组织微环境的诱导下分化增殖为胰岛样细胞并分泌胰岛素,起到治疗糖尿病的作用。而利用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足时,通过肌肉注射将采集的干细胞成功“播种”在需要改造的血管周围,干细胞将分化成血管内皮细胞,从而诱导毛细血管的生成,重建下肢血液循环,达到血管末梢功能恢复,挽救坏疽组织,避免截肢。
2个回复 2023/2/28 10:54:49
糖友不护好足部小心病重截肢教你六招预防糖尿病足【资讯】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最严重的的并发症之一,严重者甚至会因肢端坏疽不得不截趾、截足甚至截掉下肢。因此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护好自己的足部很重要。糖尿病足的危害有哪些?真正威胁糖尿病患者的是其所带来的并发症,而糖尿病足病,正是最严重、治疗费用最高的,稍有不慎就可导致截肢。专家介绍,糖尿病患者下肢截肢的相对风险是非糖尿病患者的40倍。有数据统计显示,约15%的糖尿病患者病程中会发生糖尿病足,十年以上糖尿病患者发...
糖尿病足2015-02-28
糖尿病并发症知识大盘点【资讯】
由糖尿病引起的并发症,后果相当严重。如足病(足部坏疽、截肢)、肾病(肾功能衰竭、尿毒症)、眼病(模糊不清、失明)、脑病(脑血管病变)、心脏病、皮肤病、性病等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并发症治疗比糖尿病更麻烦据了解,糖尿病临床上以高血糖为主要特点,可以出现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等典型病例,即“三多一少”症状。最麻烦的是,由于患者前期缺乏治疗意识,或没有积极配合医生接受治...
糖尿病并发症2014-03-25
糖尿病引起的脚烂怎么治【即问即答】
-
问题分析:你好,糖尿病患者因病程的延长,血糖控制不理想,导致全身微血管病变和神经病变,最终出现神经病变。 指导意见:一般治疗:通过口服中医,下降血糖,严格控制血糖,提高全身健康水平外,要消除一些已知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如治疗高血压,下降血脂,忌烟等。
6个回复 2018/4/5 3:03:21
我奶奶92岁,糖尿病左足腐烂生蛆.患者有【即问即答】
-
治疗糖尿病足以预防为主,尽力避免足部损伤,如穿松软合脚的鞋袜以免磨损皮肤;如视力不佳,不要自剪趾甲;用温水洗脚以免烫伤等等。一般治疗:除严格控制血糖,提高全身健康水平外,要消除一些已知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如治疗高血压,降低血脂,忌烟等。去除水肿:只要有水肿,所有的溃疡均不易愈合,这与溃疡的原因无关。可采用利尿剂或ACE-I治疗。如果血管阻塞不是十分严重或没有手术指征者,可采取保守治疗,静脉滴注扩血...
5个回复 2017/7/10 20:22:31
糖尿病足不治疗会怎样【资讯】
糖尿病足不治疗会导致足部疼痛、足部溃疡、坏疽、感染加重、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糖尿病足可能是糖尿病患者足部血管病变因素所导致。1、足部疼痛:糖尿病足在发生以后,肢体感觉逐渐减弱,出现疼痛感。2、足部溃疡:患病之后下肢的血流量逐渐减少,足部缺氧以及营养供应不足,出现足部溃疡。3、坏疽:患者足部的血液循环受到阻碍,长时间的处于缺氧状态会诱发坏疽。4、感染加重:糖尿病足不积极的控制感染病原微生物会通过血液...
精编文章2023-11-27
糖尿病有什么危害的?【即问即答】
-
上厕所的频率会逐渐增加还会怎么吃都吃不饱。糖尿病患者还会经常头晕疲劳会视力模糊视物不清还会经常发生感染。您好糖尿病患者分为2种一种急性还有一种慢性。急性是直接可以危害生命健康的而慢性是变成残废和过早死亡。糖尿病患者尽量不吃糖类食物多做做运动。
4个回复 2017/7/7 22:44:51
糖尿病足分为哪几个阶段【即问即答】
-
糖尿病足通常分为感觉异常期、局部缺血期、营养障碍期、坏疽溃疡期。身体不适时,要及时看医生,根据医嘱进行治疗,切勿自己胡乱用药。1.感觉异常期:表现为麻木、怕冷、发凉等。2.局部缺血期:麻木怕冷症状加重,出现间歇性跛行,足背动脉搏动减弱。3.营养障碍期:典型特征是静息痛,动脉搏动减弱甚至消失。4.坏疽溃疡期:局部坏死、发黑、溃烂,有脓水分泌物。糖尿病足病情逐渐加重,患者需早发现早治疗,控制血糖,预防...
1个回复 2024/8/31 21:34:58
糖尿病并发症具体有哪些?【即问即答】
-
糖尿病并发症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包括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大血管病变、微血管病变和神经病变等。面对身体不适,切勿拖延,应立即就医并遵循医嘱,安全有效地恢复健康。1.急性并发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多因胰岛素不足等引起;高渗性昏迷,常由血糖过高所致。2.大血管并发症:如冠心病,因血管粥样硬化;脑卒中,血管堵塞或破裂;下肢坏疽,血管病变导致缺血坏死。3.微血管并发症:糖尿病肾病,肾脏微血管受损;糖尿病...
1个回复 2024/9/5 17:50:53
糖尿病足分三期五型藏红花有益治疗【资讯】
中医很早就认识到糖尿病可以并发下肢坏疽,但目前国内尚缺乏统一的辨证依据及标准。但是,诊治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大量的临床病例进行了深入地分析与研究,将糖尿病足分为三期五型:未溃期肝肾阴虚,筋脉失养型主证:肢体沉重,双足麻木,行走如踩棉,肌肉萎缩,肤粗糙皲裂,少汗。足温异常,灼热或灼痛,喜凉怕热。兼证:两目干涩。腰腿酸软,形体消瘦,舌红少苔,脉细。气虚血瘀,脉络阻滞型主证:患肢步履不利,久行则痛剧,间歇...
糖尿病足2016-04-18
治疗糖尿病足要注意“内”“外”兼修【资讯】
糖尿病性足病是糖尿病的主要、常见而又严重的慢性、进行性的并发症之一,是肢体大、中、小动脉粥样硬化和微血管病变,并伴有周围神经病变,发生下肢缺血、缺氧、甚至坏疽、感染等病变,而失去正常的活动能力。糖尿病患者为何会患上糖尿病足?糖尿病足形成的原因主要有3个方面:1、糖尿病慢性周围血病变,导致血管管腔逐渐狭窄,足部血压下降,在外伤、感染及气候变化时易引起坏疽。2、糖尿病慢性周围神经病变,往往导致足部感觉...
糖尿病足2015-02-10
糖尿病引起的末梢神经疼【即问即答】
-
可以服用“地巴唑”一类的药物,再加上V-B1、V-B6和V-B12,有一定效果。
4个回复 2017/7/5 21:07:38
糖尿病合并皮肤病怎么办?不能忽略这5个生活小细节!【资讯】
糖尿病患者的抵抗力和免疫力弱,在炎热夏季容易出汗,再加上蚊虫叮咬,皮肤容易受到真菌感染。皮肤一旦出现感染,轻者瘙痒或起小水疱,重者可引起坏疽,甚至只能截肢。因此糖尿病合并皮肤病时,需好好呵护皮肤。糖尿病合并皮肤病时怎么办?1、控制好饮食和血糖糖尿病患者需控制饮食,远离高盐分、高脂肪和高糖分食物。多运动,控制好体重,避免身体太肥胖,能防止身体褶皱处因为油脂和汗水积聚而使得大量真菌繁殖。另外控制好血糖...
糖尿病治疗2020-05-20
糖尿病足临床表现有哪些【即问即答】
-
你好,糖尿病足是非常严重的并发症,主要表现为足部皮肤损伤后出现感染以及坏疽等现象,不能单纯根据疼痛就下结论的
3个回复 2017/5/17 14:41:11
警惕春季糖尿病足六个预防方法来帮你【资讯】
春季天气变暖,气温开始回升,糖友们除了日常的血糖控制之外,还应谨惕糖尿病足(DF)的发生,注意足部的保健,避免足部多汗而引起溃疡和坏疽,远离足部残疾的危险。下面我们就来说说糖尿病足的早期症状以及其预防措施吧。糖尿病足早期症状:1、患者的组动脉搏动减弱、消失,主要是由于长期的糖尿病导致了患者的足部血液循环受阻,由此导致疾病的发生。2、糖尿病足患者还有可能因为疾病导致感觉手足麻木、刺痛、烧灼痛或感觉丧...
糖尿病足2016-03-28
指趾端干性坏死【即问即答】
-
你好,皮肤无开放性病灶。表现为肢端供血不足、皮肤凉、颜色紫绀或苍白、麻木、感觉迟钝或丧失。肢端刺痛或灼痛,常兼有足趾或足的畸形等高危足表现。
4个回复 2017/7/6 19:35:06
糖尿病人的老烂脚怎么治疗?【即问即答】
-
糖尿病坏疽是可以治好的,关键是治疗思路要对,用对方法,患者可以选用中西医结合开放式疗法治疗,治疗糖尿病足必须中西医结合,基本治疗阶段稳定血糖、扩张血管、营养神经,关键是后面的两个步骤,控制感染,去腐生肌,控制感染有分为整体控制和局部控制,感染控制住了自然会慢慢愈合。如果只是皮肤和肌肉发干清创还是完全可以长好的,如果坏疽已经到骨头是需要把已经坏疽的部分去掉的,或者做分离开来。总之如果得到正确的治疗还...
3个回复 2017/5/19 4:46:51
脚趾坏疽是怎么回事及如何治疗和注意事项【即问即答】
-
湿性坏疽多发生于与外界相通的内脏(肠、子宫、肺等),也可见于四肢(伴有淤血水肿时)。此时由于坏死组织含水分较多,故腐败菌感染严重,局部明显肿胀,呈暗绿色或污黑色。腐败菌分解蛋白质,产生吲哚、粪臭素等,造成恶臭。由于病变发展较快,炎症比较弥漫,故坏死组织与健康组织间无明显分界线。同时组织坏死腐败所产生的毒性产物及细菌毒素被吸收后,可引起全身中毒症状,甚至可发生中毒性休克而死亡。常见的湿性坏疽有坏疽性...
4个回复 2025/3/6 10:29:50
最严重的糖尿病并发症【资讯】
糖尿病足是最严重的糖尿病并发症之一,由于糖尿病足治疗时间长,治疗费用大,患者截肢率高,所以对糖尿病友的危害非常大。糖尿病足在临床上分为五级,一般来说,级数越高,治疗难度也越大。以下糖尿病足的分级知识可供糖尿病友参考:糖尿病足分级多应用于西医临床的参考,主要是根据糖尿病足的感染程度而确定,它对糖尿病足的临床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具体内容如下:0级:皮肤无开放性病灶。常表现肢端供血不足,皮肤凉,颜色...
糖尿病类型2017-05-03
小脚趾发黑,疼痛什么原因【即问即答】
-
您好,脚趾发黑疼痛多见于外伤砸伤引起内出血淤青引起的或者灰指甲趾甲破坏引起的或者糖尿病引起的肢端血液变差导致的糖尿病足坏疽,建议及时去医院骨科就诊检查确诊一下产生的原因,及时给予降糖药物、活血化瘀等药物对症治疗,严重的糖尿病坏疽需要截肢治疗避免加重和扩散。
3个回复 2021/9/7 12:25:22
糖尿病足有哪些症状表现?【即问即答】
-
糖尿病足症状多样,包括足部感觉异常、皮肤改变、溃疡、感染、坏疽等。如果身体不适,请尽快寻求医疗帮助,按照医生的嘱咐进行治疗,切莫自行用药。1.足部感觉异常:足部麻木、刺痛、灼热感或感觉减退。2.皮肤改变:皮肤干燥、脱屑、颜色变暗,出现水疱或胼胝。3.溃疡:足部出现伤口,难以愈合。4.感染:局部红肿、疼痛,有脓性分泌物。5.坏疽:足部组织坏死,发黑。糖尿病患者要重视足部护理,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就医诊...
1个回复 2024/9/5 17:51:35
62岁男患糖尿病致坏疽,如何避免截肢【即问即答】
-
病情分析:你好,一般情况下,如果出现坏疽就需要截肢,否则容易继发感染
4个回复 2024/12/19 13:44:59
糖尿病足出现坏疽怎么用药清理创面【即问即答】
-
你好,出现糖尿病足,应尽快住院治疗坏疽,避免病情加重.糖尿病足的治疗应遵从“六位一体”的治疗原则:一,在明确全身病情及局部诊断的基础上,首先进行一般治疗措施,包括:1,治疗高血压:血压过高会引起血管痉挛和血管损伤,导致供血不足,严重影响治疗.2,治疗高血糖:血糖过高既引起神经损伤,又引起血管损伤,还易引起感染,从而引起并加重糖尿病足病情.3,治疗高血脂:高血脂的“脂毒性”不仅直接损伤胰岛β细胞,而...
3个回复 2017/7/6 6:08:16
脱疽的病因_症状_治疗方式_保健饮食【疾病症状】
-
脱疽是指发于四肢末端的疼痛,严重时趾(指)节坏疽脱落的一种慢性周围血管疾病。本病又称脱骨疽。早在《灵枢·痈疽》中即有关于本病的记载,称“发于足趾,名脱痈,其状赤黑,死不治;不赤黑,不死。治之不衰,急斩之,不则死矣。”好发于青壮年男性、老年人或糖尿病病人;多发于四肢末端,以下肢为多见。其特点是:初期肢体先有发凉、怕冷、苍白、麻木、间跛、皮肤营养障碍,严重时肢端剧痛,日久患趾发黑,形成溃疡、坏疽,.....
坏疽病是怎么引起的?它有什么特征?【即问即答】
-
坏疽病大多是由于局部血液供应不足导致的,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会引起血管出现异常、堵塞等,会导致坏疽病的发生,动静脉血栓、动脉瘤等也有诱发坏疽病的可能。如果四肢末端有缺血性坏死等病变也会引起坏疽病的发生。坏疽病有被伤害、感染、供血不足甚至是缺血坏死等特征。
1个回复 2021/7/20 12:5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