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胃病【即问即答】
-
患了浅表性胃炎也可考虑中医的针灸疗法,临床上常选用内关,中脘,足三里,阳陵泉等穴.痞满甚者,加刺膻中,章门;情志抑郁者,加刺期门,太冲;上腹痛甚者,加上脘,梁丘;食滞者加解溪;长期消化不良者,加刺下脘,胃俞,脾俞.亦可采用灸法,选用中脘,足三里,胃俞,脾俞等穴,使用艾条灸或隔姜灸,均每日一次或隔日一次.当然也可吃些中成药荆花胃康胶囊或葵花胃康灵胶囊的
2个回复 2020/1/3 15:23:34
中医养生:吃头孢后喝酒,如何用经络保健缓解不适【资讯】
吃头孢后喝酒可能引发双硫仑样反应,出现头晕、恶心、呼吸困难等不适,可通过按摩内关穴、足三里穴、中脘穴、百会穴、膻中穴等经络保健方法缓解不适。1.内关穴:内关穴位于前臂掌侧,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按摩内关穴具有宁心安神、理气止痛的功效。吃头孢后喝酒若出现心慌、恶心等不适,按摩此穴位可在一定程度上调节心经气血,缓解不适症状。按摩时可用拇指指腹按揉,力度适中,每次按揉3-5分钟,以穴...
健康科普2025-04-18
健脾养胃的穴位【资讯】
健脾养胃的穴位1、点按中脘穴中脘穴在人体前正中线任脉上,肚脐上4寸,是足阳明胃经的募穴,是胃经经气结聚之处,点按中脘穴能够促进经气运行,调节胃的功能。用手指点按或揉按中脘穴,每次2~3分钟,至局部产生发热感。2、揉按心窝心窝指中脘穴以上,胸骨以下的部位,是胃在体表的对应区,用手掌以顺时针及逆时针方向各揉36圈以上,使局部感到温暖、舒畅,有调节中焦气机,使胃气通畅的作用。如果消化不良,胃胀症状明显,...
养生常识2017-10-20
4种穴位按摩法治疗打鼾【资讯】
1、阴陵泉穴此养生穴位是脾经的五输穴里的合穴,善于调节脾脏的功能。脾主运化,利水渗湿,湿生痰,所以阴陵泉也具有很好的强身、祛痰作用。阴陵泉在小腿内侧,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2、丰隆穴此养生穴位更是一个祛痰、止咳的著名穴位,说它是穴位里的祛痰、止咳明星并不为过。为什么呢?丰隆属于足阳明胃经,是胃经的络穴,属于胃经,又联络脾经。脾主运化,脾虚则水湿不化,易聚集而成痰,丰隆调胃和脾两大脏腑,除湿祛痰效...
疾病百科2017-04-20
治疗肾阳虚最好的药?【即问即答】
-
你好:肾阳虚多是由于饮食不规律,性生活过频,手淫过度等原因而引起的,患者会出现畏寒怕冷,腰膝酸软,四肢冰凉,精神萎靡,阳痿早泄等症状,可以服用金匮肾气丸,肾宝,右归丸等中成药来治疗。同时多吃些牛羊狗肉,鱼虾蟹,泥鳅,乌鸡,韭菜,木耳,大枣等食物来调理,并积极进行运动锻炼,以增强自身体质。
6个回复 2024/1/31 21:07:49
中脘穴的具体位置在哪?中脘穴的具体位置在...【即问即答】
-
这种情况建议你可以针灸理疗一下,效果不错。针灸、按摩、刮痧、拔罐,刺激穴位,促进血液循环,效果不错。建议:平时注意活动局部,不要长时间弯腰或站立,注意保暖。
2个回复 2017/7/10 19:45:56
拔罐减肥应选取哪些穴位【即问即答】
-
减肥可以通过点穴来达到目的可以经常按压一下丰隆,足三里穴位,同时注意控制饮食。
3个回复 2025/3/19 11:17:23
胃胀按摩哪个穴位【即问即答】
-
胃胀很可能是由于胃肠功能紊乱,消化不良,着凉也是不洁等造成的胃肠蠕动减慢等原因引起的这种情况,不要暴饮暴食,不要吃生冷油腻的食物,您这种情况可以局部按揉中脘穴。足三里穴局部热敷神阙穴等建议饮食上要少食多餐,多吃小米粥黑米粥等易消化的食物。不要熬夜的。
2个回复 2023/4/12 17:18:49
脾胃虚弱三伏贴应贴哪些穴位【即问即答】
-
脾胃虚弱三伏贴常贴脾俞穴、胃俞穴、足三里穴、上脘穴、中脘穴、下脘穴、气海穴、关元穴等。行用药存在隐患,身体出现不适时,请务必咨询医生,科学治疗。1.脾俞穴:可调节脾脏功能,增强脾气。2.胃俞穴:有助于改善胃的功能,促进消化。3.足三里穴:是保健要穴,能调理脾胃。4.上脘穴:缓解胃脘疼痛、腹胀等症状。5.中脘穴:主治脾胃疾病,如胃痛、呕吐。6.下脘穴:促进胃肠蠕动,改善消化。7.气海穴:培补元气,调...
1个回复 2024/9/3 13:57:11
慢性肾小球肾炎的刮痧疗法【资讯】
技术一取穴:肝俞、脾俞、命门、三焦俞、育门、肾俞、中脘、水分、中极、阴陵泉、三阴交、复溜、太溪。操作规程:刮肝俞、脾俞、命门、三焦俞、肓门,肾俞;点揉中脘、水分、中极;刮阴陵泉、三阴交、复溜、太溪。技术二取穴:培元刮、骶丛刮、三脘刮、天元刮、足三里、三阴交、太溪。操作规程:培元刮重点刮脾俞、肾俞、命门;天元刮重点刮气海、关元、水道。
肾炎2017-09-05
胃粘膜损伤引起疼痛难忍。【即问即答】
-
你好,一是喝白开水,二是按压足三里,内关穴,中脘穴治疗!
2个回复 2017/7/6 1:54:44
止吐可以按摩哪些身体位置【即问即答】
-
止吐可以通过按摩内关穴、足三里穴、中脘穴、膻中穴、合谷穴等位置来缓解。当身体出现异常时,应赶紧就医,听从医生的指导进行诊治,不宜擅自用药。 1.内关穴:位于前臂掌侧,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按摩内关穴能调节胃功能,缓解恶心、呕吐等症状。 2.足三里穴:在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按摩此穴可促进胃肠蠕动,增强消化功能,减轻呕吐。 3.中脘穴: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
1个回复 2024/12/2 21:37:57
找准穴位用吹风机减肥【资讯】
一、吹风机吹哪5大穴位人体在胃部附近分别有:巨阙、中脘、下脘、左、右梁门等五穴,是中医减肥瘦身的常见减肥穴位。利用吹风机吹穴位,其效果等同艾草针灸,可让穴道发热,抑制胃酸分泌减少进食量。二、五大减肥穴位怎么找这些穴道分布在胃和肚脐的中间,呈现十字型,将自己的食指、中指、无名指靠拢后的宽度(约2寸),先找到自己的肚脐,5大穴位就很方便找到。1、下脘穴:肚脐上2寸(3指宽)。2、中脘穴:下脘穴上2寸(...
减肥2017-04-17
胃疼揉按哪里能快速止疼痛?【即问即答】
-
胃疼患者可以按揉中脘穴、天枢穴、伏兔穴等部位来快速止痛。其中中脘穴在患者的胸骨下端和肚脐连线的中央位置,这个位置离着肚脐有一掌的距离。中脘穴是胃的所在地,用手指按压就会缓解疼痛。天枢穴在肚脐左右大概两拇指款的地方,伏兔穴在患者大腿前面的部位。
1个回复 2021/7/6 12:36:21
容易着凉、肚子胀气是为什么?【即问即答】
-
你好,这一般是由于寒气侵袭胃肠,导致脾胃气滞引起的症状,建议可以服用附子理中丸和艾附暖宫丸。平时可以热敷腹部和小腹以缓解症状,注意避风避寒,不要使腹部着凉,尤其要护住肚脐。另外,可以艾灸神阙穴,关元穴和中脘穴三个穴位。饮食上不要吃寒凉的食物,可以喝一些热水或者热稀粥。
2个回复 2023/4/13 16:21:10
胃下垂多年伴多处疼痛及肛门下坠,原因何在?【即问即答】
-
积极的治疗应该是没有问题的,(1)加强营养胃下垂的孩子形体消瘦,营养不足,所以应该选用营养丰富、容易消化的食物,尤其是蛋白质、脂肪的含量应丰富一些。由于小儿食量少,应该用少食多餐的办法,逐渐适应胃的承受能力。进餐后应该有一段时间平卧,切不可暴饮暴食。经过一段时间的饮食调养,身体会逐渐强壮起来,胃下垂的症状也就会大大减轻了。(2)全身性康复锻炼患儿午饭后取头低位、垫高骨盆的姿势仰卧床上20~30分钟...
5个回复 2024/12/26 12:12:48
经络保健:调理脾虚的中医智慧【资讯】
调理脾虚可运用经络保健的中医智慧,如按摩足三里穴、中脘穴、脾俞穴,艾灸神阙穴、关元穴,还可通过服用人参健脾丸、参苓白术散、补中益气丸等药物,同时配合适当运动、合理饮食来综合调理。1.按摩穴位: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边缘,按摩此穴位能促进消化,增强脾胃功能;中脘穴在人体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中上4寸处,按摩该穴位可和胃健脾、降逆利水;脾俞穴在背部,当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按摩它有...
养生2025-03-19
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效果好吗?怎么针灸?【即问即答】
-
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待病情进入恢复期和后遗症期后积极治疗,效果好。治疗方法:均采用内科常规治疗,配合针刺、推拿及康复训练。针刺取穴:患侧阳陵泉、足三里、手三里等。留针30min,以平补平泻为主。推拿:以患侧肘膝关节以下部位为主。施点、揉、按等手法,挤捏手指、足趾、患肩、肘等关节被动活动。配合康复训练。
2个回复 2017/9/20 17:43:13
胸前中脘穴附近长指甲大疙瘩按痛是癌吗?【即问即答】
-
你好,早期争取手术,术后服用中药巩固疗效
4个回复 2024/12/26 10:47:06
拔火罐的方法有哪些详解拔火罐的类型【资讯】
拔火罐的方法有哪些单罐用于病变范围较小或压痛点。可按病变的或压痛的范围大小,选用适当口径的火罐。如胃病在中脘穴拔罐;冈上肌肌腱炎在肩髃穴拔罐等。多罐用于病变范围比较广泛的疾病。可按病变部位的解剖形态等情况,酌量吸拔数个乃至拾数个。如某一肌束劳损时可按肌束的位置成行排列吸拔多个火罐,称为“排罐法”。治疗某些内脏或器官的淤血时,可按脏器的解剖部位的范围在相应的体表部位纵横并列吸拔几个罐子。留罐拔罐后,...
经络养生2017-03-10
拔罐治疗小儿厌食症【资讯】
小儿厌食症先取背部胸椎8~12夹脊穴、脾俞、胃俞穴,施以走罐,使皮肤发紫充血,再取中脘、关元、足三里穴,拔罐5~10分钟。(1)中脘、天枢、气海、胃俞、脾俞、足三里、建里,采用单纯拔罐法,或刺络拔罐法,留罐10~15分钟,隔日1次,5次为1疗程。(2)先取背部胸椎8~12夹脊穴、脾俞、胃俞穴,施以走罐,使皮肤发紫充血,再取中脘、关元、足三里穴,拔罐5~10分钟。隔日1次,5次为1疗程。(3)先用闪...
经络养生2017-03-10
拔火罐的方法有哪些详解拔火罐的类型【资讯】
拔火罐的方法有哪些单罐用于病变范围较小或压痛点。可按病变的或压痛的范围大小,选用适当口径的火罐。如胃病在中脘穴拔罐;冈上肌肌腱炎在肩髃穴拔罐等。多罐用于病变范围比较广泛的疾病。可按病变部位的解剖形态等情况,酌量吸拔数个乃至拾数个。如某一肌束劳损时可按肌束的位置成行排列吸拔多个火罐,称为“排罐法”。治疗某些内脏或器官的淤血时,可按脏器的解剖部位的范围在相应的体表部位纵横并列吸拔几个罐子。留罐拔罐后,...
经络养生2017-03-09
脾胃虚弱的表现调理脾胃虚弱的常见穴位【资讯】
脾胃虚弱会导致体质不好,经常生病。那么什么才算是脾胃虚弱,它的症状表现是怎样的?脾胃虚弱是中医里面的名词,在中医里脾胃虚弱分为脾胃气虚、脾阳虚、胃阴虚三型,不同型症状不同,下面大家就一起来看看吧。中医脾胃虚弱主要分三型:脾胃气虚、脾阳虚、胃阴虚。1、脾胃气虚脾胃气虚症状主要是气短乏力、头晕、胃胀,胃痛,呃逆,食少,饭后胀满,大便溏泻,面色萎黄,对于脾胃气虚者可服用参苓白术散和香砂养胃丸。2、脾阳虚...
推拿按摩2016-07-27
一个动作,三焦畅通无阻!【资讯】
有没有觉得有时身体像个拥堵的交通路口,各种“车辆”都难以通行?来,今天我这个健康小侦探就为你揭秘一个神奇的交通疏导术——按摩中脘穴,一键打通三焦,让你全身通畅无阻!一、三焦简介中医眼中,三焦就像是人体的三个交通枢纽,负责调度气血、水液等“交通工具”。一旦拥堵,各种不适就会找上门。而中脘穴,正是这三焦交通枢纽的“红绿灯”,调控着交通流畅度。二、中脘穴:三焦的“红绿灯”中脘穴位于肚脐上方四寸,正是中焦...
健康笔记2024-03-14
3种常见湿气症状,艾灸这几个位置快速缓解【资讯】
湿气重会引发多种不适症状,常见的有身体困重、消化不良、关节疼痛等。艾灸作为中医传统疗法,通过刺激特定穴位可有效缓解湿气症状,常用的艾灸位置有关元穴、足三里穴、中脘穴、阴陵泉穴、丰隆穴等。1.身体困重:当体内湿气较重时,会感觉身体沉重、乏力,像被湿布包裹一样,精神状态也较差,容易困倦。这是因为湿气阻碍了人体气血的正常运行,导致身体各器官得不到充足的滋养。此时艾灸关元穴,关元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
健康科普2025-03-19
拔火罐的方法有哪些详解拔火罐的类型【资讯】
拔火罐的方法有哪些单罐用于病变范围较小或压痛点。可按病变的或压痛的范围大小,选用适当口径的火罐。如胃病在中脘穴拔罐;冈上肌肌腱炎在肩髃穴拔罐等。多罐用于病变范围比较广泛的疾病。可按病变部位的解剖形态等情况,酌量吸拔数个乃至拾数个。如某一肌束劳损时可按肌束的位置成行排列吸拔多个火罐,称为“排罐法”。治疗某些内脏或器官的淤血时,可按脏器的解剖部位的范围在相应的体表部位纵横并列吸拔几个罐子。留罐拔罐后,...
经络养生2017-03-09
常用的拔火罐的方法【资讯】
中医解说各种拔罐的运用方法中医拔罐,有着悠久的历史,同时也为我国中医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病治愈了好多人身上的疑难杂症。下面是中医专家介绍的常用的拔火罐的方法。1、单罐:用于病变范围较小或压痛点。可按病变的或压痛的范围大小,选用适当口径的火罐。如胃病在中脘穴拔罐;冈上肌肌腱炎在肩髃穴拔罐等。2、多罐:用于病变范围比较广泛的疾病。可按病变部位的解剖形态等情况,酌量吸拔数个乃至拾数个。如某一肌束劳...
经络养生2017-03-13
四种常用的拔火罐的方法【资讯】
中医解说各种拔罐的运用方法中医拔罐,有着悠久的历史,同时也为我国中医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病治愈了好多人身上的疑难杂症。下面是中医专家介绍的常用的拔火罐的方法。1、单罐:用于病变范围较小或压痛点。可按病变的或压痛的范围大小,选用适当口径的火罐。如胃病在中脘穴拔罐;冈上肌肌腱炎在肩髃穴拔罐等。2、多罐:用于病变范围比较广泛的疾病。可按病变部位的解剖形态等情况,酌量吸拔数个乃至拾数个。如某一肌束劳...
经络养生2017-03-16
常用的拔火罐的方法【资讯】
中医解说各种拔罐的运用方法中医拔罐,有着悠久的历史,同时也为我国中医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病治愈了好多人身上的疑难杂症。下面是中医专家介绍的常用的拔火罐的方法。1、单罐:用于病变范围较小或压痛点。可按病变的或压痛的范围大小,选用适当口径的火罐。如胃病在中脘穴拔罐;冈上肌肌腱炎在肩髃穴拔罐等。2、多罐:用于病变范围比较广泛的疾病。可按病变部位的解剖形态等情况,酌量吸拔数个乃至拾数个。如某一肌束劳...
经络养生2017-03-16
中风患者能否艾灸及应灸哪些穴位【即问即答】
-
中风是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会导致脑部功能受损。艾灸对部分中风患者可能有一定辅助作用,但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若身体出现不适症状,请赶快就医,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治疗,切勿自行用药。1.中风的介绍:中风是由于脑血管阻塞或破裂引起的脑组织损伤,常有肢体无力、言语不清等症状。2.艾灸原理:通过温热刺激穴位,调节气血、疏通经络。3.艾灸方法:常见有艾炷灸、热敏灸、艾条悬灸等。4.可灸穴位:如中脘穴、下脘穴、...
1个回复 2024/8/5 18: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