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脾胃肾虚的药中杜仲与杜仲炭有何区别,杜仲炭能用吗?【即问即答】
-
你好,一般来说杜仲炭比较适应于血症的病症,你这个还是用生的为宜
5个回复 2025/2/25 10:07:02
脾胃虚寒与脾胃虚弱的区别【即问即答】
-
你好,脾胃虚弱即脾气虚,脾胃虚寒即脾阳虚,也就是在脾气虚的基础上带有寒象,比如说四肢不温,腹部冷痛,喜喝热饮等。脾胃虚弱——消化不良,但无怕冷,脾胃虚寒——有怕冷的症状。
1个回复 2023/2/14 16:53:59
脾胃虚寒和脾胃寒湿区别【即问即答】
-
脾胃虚寒和脾胃虚弱只有一字之差。他们的临床表现也大同小异,主要是脾胃虚寒者还含有怕冷,食生冷容易腹泻,腹痛等阳虚症状。治疗上脾胃虚弱,主要是健脾和胃益气。脾胃虚寒则需要在上面的基础上增加补阳祛寒的药物。常常可以使用的药物有干姜,胡椒粉,人参,黄芪,白术,肉桂等等。
1个回复 2020/9/11 10:59:15
参岑健脾胃颗粒和参岑健脾胃颗粒(无糖型)有什么区别?【即问即答】
-
0个回复 2018/12/12 21:38:54
脾胃湿热与脾胃寒湿有何区别?【即问即答】
-
脾胃湿热和脾胃寒湿在病因、症状、治疗、并发症和调理方面存在区别。健康问题不容忽视,身体稍有不适即应就医,听从医生的专业建议进行治疗。1.病因:脾胃湿热多因饮食辛辣肥腻;脾胃寒湿常由过食生冷所致。2.症状:脾胃湿热有口苦、口臭、舌苔黄腻;脾胃寒湿表现为口淡、舌苔白腻。3.治疗:脾胃湿热宜清热利湿,可用黄连、黄柏等;脾胃寒湿应温补脾胃,如白术、干姜。4.并发症:脾胃湿热易致胃肠功能紊乱等;脾胃寒湿可能...
1个回复 2024/9/5 17:51:22
参苓健脾胃颗粒5g和10g的区别是什么【资讯】
参苓健脾胃颗粒5g和10g的主要区别是规格不同。有用药适应症者可以及时就医,由医生根据个人状况以及病情严重程度,选择相对应规格的药物使用,不可以盲目使用。参苓健脾胃颗粒属于中成药物,是由北沙参、茯苓、白术、山药(炒)等中药成分所组成,具有利湿止泻、补脾健脾的功效,可用于脾胃虚弱、形瘦色萎、神疲乏力等症状的治疗。而目前市面上所售卖的参苓健脾胃颗粒有5g和10g装,两者之间的主要区别是规格不同,成分、...
精编文章2024-01-10
脾胃不和和肝胃不和有什么区别【即问即答】
-
脾胃之间,脾升胃降,脾胃不和主要表现为升降失常,导致嗳气、呕吐、呃逆,腹泻,消化不良等症状;肝胃之间,肝气失疏,或肝火上炎导致胃的顺降失调,出现嗳气反酸,腹痛腹胀,消化不良。
3个回复 2021/9/7 20:29:35
生黄芪与炙黄芪有什么区别【即问即答】
-
你好!黄芪是补气要药,生黄芪和炙黄芪都具有良好的补气功效,但因为炮制方法不同,所以功效还是略有差异的。生黄芪补气力强,有益气固表的功效,善治外病,例如卫表不固,疮疡肿毒等,炙黄芪由于是经过蜜炙的,温热之性较强,善于温脾胃,补脾胃之气。
2个回复 2022/8/22 14:46:37
脾胃不和是否为肾虚的原因?【即问即答】
-
脾胃不和与肾虚在中医理论中虽有联系,但并非直接因果关系。肾虚分为肾阳虚、肾阴虚和肾阴阳两虚,而脾胃不和主要表现为消化系统的不适。二者可能相互影响,但各有独立的病因和病理机制。身体不适时,要及时看医生,根据医嘱进行治疗,切勿自己胡乱用药。1.肾虚定义:肾虚指肾脏功能衰退,分为肾阳虚、肾阴虚和肾阴阳两虚,各自有不同的临床表现。2.脾胃不和特征:脾胃不和主要表现为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腹胀等症状,与饮食习...
1个回复 2024/7/31 11:42:53
平常蔬菜轻松治疗肾虚【资讯】
扁豆:多在夏秋季节食用。对由脾胃虚弱导致的食欲不振、腹泻、呕吐、女性白带等症状,可以起到一定的治疗效果。糖尿病患者由于脾胃虚弱,经常感到口干舌燥,平时最好多吃扁豆。女性可以将扁豆炒熟成末,每次6—12克,用糯米酒或温水送服,能够缓解白带多的症状。 刀豆:味甘、性温,具有暖脾胃、下气、益肾、补充元气的作用。适用于气滞、打嗝、胸闷不适、腰痛等症状。嫩刀豆用来煮食或制成酱菜,不仅味道鲜美,还有温补的作...
营养误区2012-11-15
脾胃虚寒和脾胃寒湿的区别及症状是什么【即问即答】
-
脾胃虚寒和脾胃寒湿均为脾胃的常见病症,二者在病因、症状、舌象、脉象及治疗等方面存在差异。脾胃虚寒多因饮食失调、过食生冷、劳倦过度等所致;脾胃寒湿常由外感寒湿、久居湿地等引起。脾胃虚寒常见症状有胃脘冷痛、喜温喜按、口淡不渴等;脾胃寒湿则表现为脘腹痞闷、纳呆便溏、肢体困重等。 1.病因:脾胃虚寒主要是阳气不足,脾胃失于温养;脾胃寒湿多为外感寒湿之邪,或内生湿邪,又感寒邪。 2.症状:脾胃虚寒的疼痛多为...
1个回复 2024/11/29 14:38:30
脾胃在中医理论中的含义是什么【即问即答】
-
脾胃在中医里很重要,包括运化、受纳等功能,以及与身体各方面的联系。关爱自己,从关注健康开始。身体不适时,请及时就医,并在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1.脾的功能:主运化水谷精微,为后天之本,主四肢肌肉,升清降浊。2.胃的功能:受纳腐熟水谷,饮食物在胃中初步消化后下传小肠。3.脾开窍于口:脾的状况可从口反映。4.脾启华在面:面部状态能体现脾的情况。5.脾胃关系:两者相互协调,共同完成消化吸收。总之,脾胃在中...
2个回复 2024/8/19 17:04:20
脾胃湿热和脾胃虚寒有何区别【即问即答】
-
脾胃湿热和脾胃虚寒在病因、症状、治疗等方面存在差异,包括饮食、体质、表现、用药、调理等。药物治疗需谨慎,身体出现不适时,应首先寻求医生的意见,避免盲目用药。1.病因:脾胃湿热多因湿邪或饮食不当,脾胃虚寒常因体质或饮食生冷。2.症状:脾胃湿热有腹胀、心烦、便溏黏腻等,脾胃虚寒有胃隐痛、畏寒、便溏等。3.体质:前者常见于湿热体质,后者多见于阳虚体质。4.用药:脾胃湿热可用茵陈、黄柏、栀子,脾胃虚寒可用...
1个回复 2024/9/5 17:51:30
脾胃虚寒和脾肾阳虚有何不同【即问即答】
-
脾胃虚寒和脾肾阳虚在症状、病因、治疗、调理及影响方面存在区别。自行处理身体不适可能加重病情,及时就医并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是关键。1.症状:脾胃虚寒多表现为胃脘冷痛、喜温喜按等;脾肾阳虚常见五更泄泻、水肿等。2.病因:脾胃虚寒常因饮食不节等;脾肾阳虚多由久病耗损等。3.治疗:脾胃虚寒以温中健脾为主,可用理中丸等;脾肾阳虚宜温补脾肾,如附子理中丸等。4.调理:脾胃虚寒要注意保暖,忌生冷;脾肾阳虚需避免...
1个回复 2024/8/31 21:19:54
脾肾阳虚和脾胃虚寒有何区别?【即问即答】
-
脾肾阳虚和脾胃虚寒在病因、症状、治疗、调理和预后等方面存在不同。身体不适时,应尽快寻求专业医疗意见,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切莫自行开处方。1.病因:脾肾阳虚多因久病、年老体衰等;脾胃虚寒常因饮食不节、劳累等。2.症状:脾肾阳虚有畏寒肢冷、五更泻等;脾胃虚寒表现为胃脘冷痛、喜温喜按。3.治疗:脾肾阳虚用四神丸、金匮肾气丸等;脾胃虚寒可用理中丸、小建中汤等。4.调理:脾肾阳虚要保暖、适度运动;脾胃虚...
1个回复 2024/8/31 21:36:40
脾胃肾虚,先调理脾胃还是先补肾虚?【即问即答】
-
你好,出现虚不受补,与脾胃吸收不好有关,这个时候就要先健脾胃调理再针对虚损补益
2个回复 2025/2/21 11:57:06
脾胃虚寒是否会导致肾虚?【即问即答】
-
脾胃虚寒可能会引起肾虚,原因包括气血不足、阳气虚衰、运化失常、经络影响、久病及肾等。当身体出现异常时,应赶紧就医,听从医生的指导进行诊治,不宜擅自用药。1.气血不足: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胃虚寒致气血化生不足,无法濡养肾脏,可引起肾虚。2.阳气虚衰:脾胃虚寒使阳气虚弱,阳气不足难以温煦肾脏,导致肾虚。3.运化失常:脾胃运化失常,水谷精微吸收障碍,肾脏失于滋养而致肾虚。4.经络影响:脾胃与肾通过经络...
1个回复 2024/9/10 13:54:44
脾胃中气不和、气不转及腹中狭窄的含义与区别【即问即答】
-
不要随意进补,应该有选择性!北方冬季寒冷,可酌补温热的食品,如牛、羊、狗肉等;而南方气候较温和,进补应清补甘温之味,如鸡、鸭、鱼类为宜;气候干燥的地方,应多吃甘润生津的食品,如水果、蔬菜、冰糖为宜。如果是药补,应该有医生指导。切记切记!
2个回复 2025/2/26 10:27:06
花椒与椒目有什么区别【资讯】
花椒与椒目有什么区别花椒与椒目均来源于芸香科灌木或小乔木植物花椒或青椒,但功效却不相同。花椒是成熟的果皮,味辛,性热,归脾、胃肾经,具有温中、止痛、杀虫的功效,用治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等。常与干姜、人参、苍术、厚朴等配伍;单用本品炒热布包温熨可用于治疗腹痛;花椒还可用于蛔虫引起的腹痛、呕吐、吐蛔,常与乌梅、干姜、黄连配伍。椒目是成熟的种子,味苦,性寒,归脾、膀胱经,具有行水、平喘的功效,...
食材档案2017-07-12
香砂和胃丸有何功效与作用,二者区别在哪?【即问即答】
-
香砂和胃丸具有多种功效与作用。其主要用于改善脾胃功能,缓解消化不良、胃脘胀痛等症状。具体包括健脾开胃、行气化滞、和胃止痛等。 1.健脾开胃:能增强脾胃的消化功能,改善食欲不振的情况。 2.行气化滞:促进胃肠气体的排出,缓解腹胀、嗳气等症状。 3.和胃止痛:减轻胃部疼痛,舒缓胃部不适。 4.温中燥湿:对脾胃虚寒、湿阻中焦所致的症状有调理作用。 5.调和脾胃:有助于恢复脾胃的正常生理功能,改善脾胃不和...
1个回复 2024/10/8 13:54:01
脾胃不和和肝胃不和有什么区别【即问即答】
-
脾胃不和与肝胃不和虽然均可出现胃痛的症状,但两者病因、病位不同,不能等同。脾胃不和,病位在脾或胃,或脾胃皆有病,主要是因为脾、胃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及和气机升降调节异常;而肝胃不和,病位主要是肝,因肝气不疏或火旺而影响胃的生理功能。因为肝脾不和与脾胃不和主要的病因不同,建议两种药不要混着吃,应根据中医辨病辨证决定偏重治疗哪方面。
1个回复 2022/7/21 10:23:15
脾胃虚寒和湿热分别有何症状表现【即问即答】
-
脾胃虚寒和湿热的症状多样,包括脾胃症状、全身症状等。常见的有胃脘冷痛、食欲不振、肢体困重、大便异常、舌苔变化等。面对身体的不适,最明智的选择是立即就医,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规范治疗,确保安全有效。1.胃脘冷痛:脾胃虚寒时胃脘部常有冷痛感,热敷或进食温热食物可缓解;脾胃湿热则多为灼痛。2.食欲不振:脾胃虚寒者食欲减退,进食量少;脾胃湿热者常感脘腹胀满,食欲不佳。3.肢体困重:脾胃湿热者肢体沉重困倦,...
1个回复 2024/9/3 13:56:31
脾胃阴虚和阳虚有什么区别?【资讯】
脾胃阴虚和阳虚在病因、症状、舌象、脉象、治疗药物等方面存在区别。1.病因:脾胃阳虚多因饮食失调、过食生冷、劳倦过度、久病或忧思伤脾等,损伤脾胃阳气所致;脾胃阴虚常因热病之后、或杂病日久、或情志不遂、气郁化火、或过食辛辣、过用温燥药物等,耗伤阴液而发病。2.症状:脾胃阳虚主要表现为胃脘冷痛,得温痛减,口淡不渴,或喜热饮,食少腹胀,四肢不温,大便稀溏,甚至完谷不化等;脾胃阴虚则以胃脘嘈杂,饥不欲食,口...
中医频道2025-02-28
湿气重与脾胃虚寒有何区别【即问即答】
-
湿气重和脾胃虚寒不同,区别在于成因、症状、调理方法等。关爱自己,从关注健康开始。身体不适时,请及时就医,并在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1.成因:湿气重多因脾胃功能失常;脾胃虚寒常因阳气不足。2.症状:湿气重有头重、肢沉等;脾胃虚寒有肢冷、食无味等。3.影响:湿气重易疲劳;脾胃虚寒多脾胃功能低下。4.调理:湿气重可食疗,如薏米粥;脾胃虚寒宜温补,如吃羊肉。5.用药:湿气重可用参苓白术散;脾胃虚寒可用理中丸...
1个回复 2024/8/23 17:28:55
脾胃虚寒和脾胃寒湿的区别及症状有哪些?【即问即答】
-
脾胃虚寒和脾胃寒湿均是中医常见的脾胃病证,二者在病因、症状等方面存在差异。脾胃虚寒多因饮食不节、劳累过度等所致;脾胃寒湿常因外感寒湿、脾阳不振等引起。症状表现上,脾胃虚寒常见胃脘冷痛、喜温喜按、畏寒肢冷等;脾胃寒湿则有脘腹痞闷、纳呆便溏、头身困重等。 1.病因:脾胃虚寒主要是脾胃阳气不足,多由长期饮食生冷、劳累、久病等损伤脾胃阳气。脾胃寒湿则多因久居湿地、外感寒湿之邪,或脾阳不足,寒湿内生。 2....
1个回复 2024/12/6 11:15:16
脾胃虚和肾虚是否存在关联【即问即答】
-
脾胃虚和肾虚关系密切,涉及生理功能、病理影响、调理方法等。当身体出现异常时,应赶紧就医,听从医生的指导进行诊治,不宜擅自用药。1.生理功能:脾胃为后天之本,负责运化水谷;肾为先天之本,藏精主生殖。2.病理影响:脾胃虚可累及肾,导致肾虚;肾虚也会影响脾胃功能。3.症状表现:脾胃虚常见食欲不振、腹胀等;肾虚有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等。4.调理原则:注重脾肾同调,兼顾先后天。5.常用药物:可选用补中益气丸、...
2个回复 2024/8/20 9:42:57
肾虚与脾胃有怎样的关联?【即问即答】
-
肾虚与脾胃密切相关,主要体现在气血生化、水液代谢、消化功能、精神状态和抵御外邪等方面。 1.气血生化: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若脾胃虚弱,气血不足,可导致肾中精气亏虚;而肾虚又会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 2.水液代谢:肾主水,脾胃参与水液的运化。脾胃失调,水湿内停,会加重肾的负担;肾虚则水液代谢失常,影响脾胃。 3.消化功能:脾胃主消化,肾虚时阳气不足,可使脾胃虚寒,出现食欲不振、腹胀等症状;脾胃虚弱也会...
1个回复 2024/12/6 11:19:49
肝胆湿热和脾胃湿热的区别【资讯】
肝胆湿热肝胆湿热,病证名。指湿热之邪蕴结肝胆的病证。多由外感湿热之邪,或嗜酒,过食肥甘辛辣,湿邪内生,郁久化热所致,或脾胃运化失常,湿浊内生,蕴而化热,阻遏肝胆而成。证见胁肋胀痛,灼热,腹胀厌食,口苦泛恶,小便短赤或黄,大便不调,或身目发黄,舌偏大,舌红苔黄厚而腻,脉弦数等。治宜清利肝胆湿热。脾胃湿热脾胃湿热,中医证候名,亦称中焦湿热。是指湿热蕴结脾胃,脾胃运化受阻,可见全身湿热症状的病理变化。多...
其他肝病2017-09-08
脾胃虚寒和胃热的区别是什么【即问即答】
-
脾胃虚寒和胃热在症状表现、病因、治疗方法、饮食调理、用药选择等方面存在差异。如果身体不适,请尽快寻求医疗帮助,按照医生的嘱咐进行治疗,切莫自行用药。1.症状表现:脾胃虚寒常见胃脘冷痛、喜温喜按、四肢不温、大便溏薄等;胃热则多有胃脘灼痛、口臭、牙龈肿痛、消谷善饥等。2.病因:脾胃虚寒多因饮食生冷、劳倦过度、久病损伤脾胃阳气;胃热常由过食辛辣、情志不舒化火等导致。3.治疗方法:脾胃虚寒以温中健脾为主,...
1个回复 2024/9/11 10:5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