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兰娟【医生】

李兰娟院士从事传染病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40年,是我国著名的传染病学家。作为我国人工肝的开拓者,她创建独特有效的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肝炎获重大突破。首次提出感染微生态学理论,从微生态角度来审视感染的发生、发展和结局,为感染防治提供了崭新的思路。承担了国家“863”、“973”、“十五”攻关、国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课题10余项。发表论文400余篇,其中在Lancet、NEJM、hepatology...

就医通

李兰

李兰女医学博士,深圳市儿童医院耳鼻喉科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研究生导师,中华医学会耳鼻喉咽喉科专业委员会儿科学组副组长,广东省医学会耳鼻喉咽喉科专业委员会儿科学组副组长,深圳市耳鼻咽喉科专委会副主任,曾在美国哈佛医学院波士顿儿童医院和美国HOUSE耳科研究所研修。国内儿童医院首先开展电子耳蜗植入术,国内首先开展喉软化症声门上成形术及喉裂成形术。参与“儿童变应性鼻炎诊疗指南”和“儿童鼻炎鼻窦炎诊疗...

粤港澳大湾区疑难病问诊中心

李兰娟:大数据可以提高医疗质量【视频】

2014年9月19日-21日,“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数字医学学术会议暨第一届全国数字化微创外科学术会...

原创2014-09-26 标签: 大数据 医疗质量 李兰娟

李兰娟:坐电梯、出行等不必要戴手套,勤洗手即可【资讯】

随着春节的结束,很多地区也开始上班了,交通工具上人流变得更大,大家坐汽车、火车如何才能更安全呢?对此,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李兰娟表示,可以说,现在我们整个国家和社会,都已经加强了公共卫生的爱国卫生行动,所以,在火车、高铁、汽车站里等的设施,都会进行消毒后再使用,甚至一些电梯、扶梯等都进行了消毒,总体来看,可以说是较为安全。当然需要考虑到的是,这些地方都属于人群高密集之地,很有可能存在一些正处...

新冠肺炎2020-02-04

李兰娟:大数据可以提高医疗质量【资讯】

2014年9月19日-21日,“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数字医学学术会议暨第一届全国数字化微创外科学术会议”在广州隆重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李兰娟教授在《医疗卫生与大数据》的演讲中表示,大数据可以提高医疗质量,是今后医药科学研究的方向。

科普视频2014-09-26

中国艾滋患者57.5万男同传播增多同性恋如何预防艾滋病?【资讯】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4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建议,进一步加强人群艾滋病病毒(HIV)抗体检测和阳性发现力度,高风险群体应至少每两年HIV抗体检测一次。截至2015年10月底,我国存活的HIV感染者和病人共计57.5万例,呈逐年上升趋势,且男性同性性行为传播比例上升明显。李兰娟表示,目前我国艾滋病综合防治面临阳性检出率低的问题。有50%至60%的人群未被检测出来。“临床实践中,非艾滋...

健康新闻2016-03-07

重复感染新冠概率有多大?李兰娟院士回应......【资讯】

“新十条”发布以来,已迅速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大家点赞新政策之余,依然存有一些顾虑:如果感染人数增加,医务人员做好准备了吗?一旦发烧或者感冒,要上医院吗?奥密克戎重复感染的概率大吗?12月12日,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目前,奥密克戎毒株感染以无症状或轻症为主,占95%以上。且从目前的研究数据看,感染一次奥密克戎后短时间内再次感染的概率较低,再次...

热点资讯2022-12-13

院士否认H7N9将致人传人【资讯】

昨日,有媒体报道:目前已发现H7N9病毒基因其中3个“台阶”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假如再有一个“台阶”移位,就会破坏“楼梯”的稳定性,那么这个病毒就会导致“人传人”。但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明确否认说过H7N9病毒基因变异将导致“人传人”。李兰娟表示,如果两个基因同时变异将会发生更加有效的传播,而这种传染目前只是针对禽传人,她明确否认说过“人传人”。至于会不会发生病毒的人传人,不能肯定也不能否认,还需要...

养生资讯2013-04-28

很多成人需要打乙肝疫苗【资讯】

专家小传:李兰娟,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华医学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主任委员,浙江省医学会会长“我国慢性乙肝患者有2000万左右,其中约1100万在农村,超过总人数的一半”,5月14日,在“县级医院慢乙肝规范化诊疗项目”一期总结暨二期启动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向记者介绍,“在对基层医生的培训过程中,除了提高他们诊断治疗乙肝的水平,还要鼓励他们多做科普工作。”例如,宣传接种乙肝疫苗的重要性...

乙肝疫苗2013-07-13

浙江人大代表关注H7N9禽流感建议家禽定点杀【资讯】

健康新闻据中国新闻网讯2013上半年开始,“H7N9”这个新名词开始为众人所知,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不断攀升,禽类养殖业也因此遭受重挫。随着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的不断增多,在发现确诊病例的上海、浙江,政府均采取了关闭相关地区活禽交易市场的措施,有效阻断了一个潜在的传播源。陈爱莲表示,目前在扑杀活禽或关闭活禽交易场所等措施,还都是临时的应急之策。3月4日,全国人大代表、万丰奥特控股集团董事长...

健康新闻2014-03-04

李兰娟公布的哪2种蔬菜能让血管干净通透?【即问即答】

李兰娟提到的能让血管干净通透的蔬菜,可能是基于其富含的营养成分,如维生素、膳食纤维、抗氧化物质等。这些营养成分有助于降低血脂、减少血管炎症、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等。若身体感到不适,务必立刻就诊,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切勿自行开处方。 1.维生素:如维生素C和维生素E,具有抗氧化作用,能减少自由基对血管的损伤。常见富含此类维生素的蔬菜有青椒、西花等。 2.膳食纤维:可促进肠道蠕动,减少胆固醇吸收。像...

1个回复 2024/12/5 15:02:43

肝移植3年存活率75%亲属间肝移植成活率更高【资讯】

今年3月28日,有媒体曾报道过一对姐妹,25岁学中医骨科的妹妹捐出59%肝脏给27岁的姐姐,因为姐姐患有慢性乙型肝炎,突发肝脏衰竭,急需肝移植。不过两姐妹在浙大一院院长郑树森院士肝移植团队和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李兰娟院士人工肝团队的联合医治下,现在两姐妹身体状况良好。郑树森院长说,目前为止,浙大一院已开展了200多例亲属间活体肝移植,成功率是100%。这对姐妹亲属间活体肝移植进行得很成功,...

肝癌治疗2013-04-16

蚊子和苍蝇会传播新型冠状病毒吗?是否更应提防苍蝇的传播风险?【资讯】

众所周知,钟南山、李兰娟院士团队近日分别从新冠肺炎患者的粪便样本中分离出新冠病毒,证实了粪便中的确存在活病毒。于是不少网友担心,蚊子和苍蝇会成为传播新型冠状病毒“新途径”。接下来,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蚊子和苍蝇是否会传播新型冠状病毒。蚊子、苍蝇是否会传播新型冠状病毒,目前尚无证据蚊子确实会传播不少病毒,例如乙型脑炎病毒、登革病毒、黄热病病毒、西尼罗病毒、寨卡病毒等。在蚊子叮咬时,这些病毒会通过蚊子的...

新冠肺炎2020-02-23

李兰娟团队重大研究成果:两种药物能有效抑制新冠病毒【资讯】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患者人数依旧在刷新中,治愈出院的患者也有,但此前临床上并没有针对病毒的有效药物,所以在治疗的过程中,都是对症处理,针对患者发热、咳嗽等相关症状,希望通过减轻相关症状从而降低重症发生的几率。然而,免疫力低下的人群面对病毒的“战斗力”并不高,他们转化为重症的可能比较高,情况就会比较危险。因此,如果能够早日发现有效抑制病毒的药物,这个难题就有望得到解决。近日,武汉终于传来了好消息。2月...

新冠肺炎2020-02-05

2020北京健康大会·医生云论坛在沪举行院士大咖共议“疫情与全球健康面貌”【资讯】

由中国整合医学发展战略研究院、广东省钟南山医学基金会、中国航天科工集团航天云网公司、大专家.COM主办的2020北京健康大会·医生云论坛,于8月20日-21日在上海市松江区G60科创大厦举行。钟南山、樊代明、张伯礼、陈君石、吴以岭等十余位院士出席会议,围绕“新冠疫情重塑全球健康面貌”主题进行研讨。据介绍,包括钟南山、樊代明、张伯礼、陈君石、曾溢滔、陈洪铎、徐建国、杨宝峰、樊嘉、廖万清、林东昕、周良...

业界要闻2020-08-21

宠物接触过疫情也需要隔离?世界卫生组织发言辟谣【资讯】

往年的亲友聚会少了,并非是因为过年气氛没了,而是今年大家都在积极对抗新型冠状病毒。因此为了防止疫情扩散,很多人都基本在家宅着以防接触疫情。然而,只要“防”人即可吗?一则“宠物接触过疫情也需要隔离”的话题引起了人们的热议。事件的起因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卫生健康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李兰娟院士发表的一段话:主人要对宠物加强管理,如果宠物在外面接触到疫情,接触到病人,那宠物也需要监控起来。这个病毒是在哺乳...

新冠肺炎2020-01-31

方润华基金捐款300万助力浙大H7N9禽流感研究【资讯】

健康新闻据浙江大学3月14日讯香港协成行集团主席方润华先生通过其在香港创设的方树福堂基金和方润华基金,向浙江大学教育基金会捐赠了人民币300万元,以襄助浙江大学防治H7N9禽流感研究及人才培养。方润华先生捐资建设的“浙江大学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树华人感染H7N9禽流感研究中心”日前在香港协成行集团签约。浙江大学校长林建华、发展委员会主席张浚生出席捐赠仪式,并分别向方润华先生颁发捐赠证书、捐赠纪...

健康新闻2014-03-14

广东疾控专家:H7N9病毒人传人可能性并未增大【资讯】

H7N9病毒基因如果再突变一点点人际间传播的可能性将大大增加现在大家最担心H7N9禽流感病毒会不会“人传人”?李兰娟院士说,H7N9病毒发生变异,使得这个病毒可以突破物种的障碍,从禽类传播给人。但目前H7N9病毒在病人体内没有发生变异,尚未建立有效地人际间传播方式,还不足以发生人际之间传播,或者说可能性相当小;已经康复的病人有比较高的抗体,对抗H7N9病毒的免疫力也较强,不太容易再感染H7N9病毒...

健康新闻2013-04-29

研究发现H7N9病毒已出现耐药变异【资讯】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医学分子病毒学重点实验室主任、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兼职教授袁正宏研究员率领的新发传染病研究团队发现:个别人感染H7N9禽流感患者在达菲抗病毒治疗19天后仍在其咽拭子标本中检测到H7N9病毒核酸,这表明病毒已出现基因突变和耐药趋势。29日,这一成果已在线发表在国际顶尖医学杂志《柳叶刀》上,引起世界同行高度关注。H7N9的耐药性变异耐药性:指细菌对药物所具有的相对抵抗性。耐药性的逐...

养生资讯2013-05-30

我国千人每天使用抗生素157克家庭药箱里别备抗菌药物【资讯】

抗生素,被誉为“改变人类历史的科学发现”。但如今,抗生素滥用现象普遍,昨天在浙大一院举办的“医改与抗菌药物管理”媒体沟通会上,专家呼吁,家庭药箱里不要储备抗菌药物,还要规范养殖业的使用。千人每天使用抗生素157克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介绍,2013年,中国抗生素总消耗量16.2万吨,其中人用7.8万吨,动物用8.4万吨,千人每天使用量157克。同期,美国消耗量1.8万吨,其中人用0.34万吨,动物用...

健康新闻2015-06-25

李兰【医生】

李兰,女,副主任医师,妇科主任。安徽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江西中医药大学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铜陵市卫计委中西医结合妇科学科带头人、省级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安徽省中医确有专长评审专家库成员、铜陵市科技专家库成员。先后毕业于安徽中医药大学、皖南医学院,赴国内多家知名医院和宫腹腔镜培训基地进修学习,师从国医大师夏桂成教授、妇科肿瘤专家林仲秋教授。现担任世界中医联合会生殖医学会理事、中华中医药学...

就医通

前线医护人员长期戴口罩产生皮肤损伤专用修复产品来了【资讯】

自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爆发以来,一张张布满压痕的照片令人看了心疼不已。从李兰娟院士到普通一线医护人员因长时间使用N95口罩、护目镜等防护用品,导致额部、脸颊部、鼻部、耳廓后部的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皮肤出现红肿过敏、压疮、甚至破损溃烂,也增加了感染的风险。针对目前尚无有效的应对修复产品的情况,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紧急研制出特效治疗用品——胶原复合修护因子,用于医护人员的红肿、过敏、压疮、破溃等皮肤症状的...

新冠肺炎2020-03-07

国家卫计委召开H7N9禽流感疫情防控工作会【资讯】

权威发布综合6月5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应急办和农业部兽医局在南京联合召开H7N9禽流感疫情防控工作研讨会。国家卫生计生委应急办副主任王文杰和农业部兽医局副局长李长友到会并讲话,省卫生计生委副主任汪华和省农委副主任王春喜参加会议并致辞,中国工程院院士侯云德、李兰娟以及医疗卫生、兽医等领域的国内顶尖专家和相关部门负责人共45人参加会议并做专题发言。会议认为,2013年我国H7N9疫情发生以来,国家卫生计...

权威发布2014-06-13

李兰【医生】

李兰,女,主治医师,大专学历,从事临床麻醉工作近20年,多次在上级医院进修麻醉,能熟练掌握全身麻醉(包括全身静脉麻醉和静吸复合麻醉).喉罩麻醉,小儿各种基础麻醉,椎管内麻醉,区域阻滞麻醉(颈丛和臂丛麻醉)无痛性手术和检查(包括无痛人流和无痛胃镜)。

就医通

细菌越来越耐药我们该如何用抗生素?【资讯】

青霉素,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抗菌药物。“青霉素的出现,使感染的控制成为可能,上世纪人类平均寿命增长了20岁,其中10岁要归功于抗生素。”昨天,国家卫计委“健康中国”激励计划在浙大一院举行抗菌药管理的科普活动时,中国工程院院士、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浙大一院李兰娟教授说。但抗生素的神奇效果,也导致了抗生素的滥用。“抗生素最大的危害就是对人体内微生态环境的破坏。”李兰娟说,微生态已经被认为也是人...

健康新闻2015-06-25

李兰【医生】

    副主任医师    1990年毕业于重庆医科大学儿科系,从事儿科临床工作近二十年。能熟练诊治儿科常见病、多发病,尤其擅长儿童哮喘、肺炎等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治。现任成都市医学会儿科呼吸专业组委员兼秘书,四川省哮喘联盟委员兼秘书。

就医通

李兰群【医生】

研究生学历,医学博士,主任医师。现任北京中医药学会男科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性学会中医性学专业委员会常委。学习工作经历:1992年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专业(六年制),获学士学位。1999年获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学硕士学位。2003年获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外科学(男科学专业)博士学位。1992年7月至2000年3月,中日友好医院中医肺脾科住院医师、主治医师。2000年4月至今,中日友好医院中医男科...

就医通

李兰娜【医生】

从事儿科医疗工作20余年,对小儿呼吸道疾病、消化道疾病有丰富的诊疗经验。对血液系统疾病以及营养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较深入的研究。参与多项科研工作,有多种国家级医学杂志上发表了医学论文。

就医通

李兰芬【医生】

李兰芬,女,主任医师,1977年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医疗系,从事妇产科临床工作4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妇科疾病治疗经验。在国内多家权威妇产科杂志上发表多篇论文。在功能性子宫出血、宫腔镜诊断与治疗领域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专业特长:妇科常见病、疑难病、宫腔镜手术,功能性子宫出血的诊治。

就医通

李兰双【医生】

李兰双,女,副主任医师,重庆医学会妇产科分会青年委员,阴道镜及宫颈病变学组委员,从事妇产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20年。

就医通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