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养生防暑是重点应对身心中暑有策略【资讯】
7月22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大暑,其气候特征“斗指丙为大暑,斯时天气甚烈於小暑,故名曰大暑。”专家提醒此时节,人们在生活起居方面要当心身体和情绪“中暑”。夏季气候炎热,酷暑多雨,暑湿之气容易乘虚而入且暑气逼人,心气易于亏耗,尤其老人、儿童、体虚气弱者往往难以将养,而导致中暑,所以大暑时节做好养生及预防中暑工作尤为重要。身体中暑症状及对策:先兆中暑——性通常会表现为口渴,头晕,眼花,耳鸣,胸闷,心...
四季养生2016-07-22
大暑节气该如何养生【资讯】
大暑节气该如何养生?大暑是一年之中最热的一个节气,大暑这时候的气温一般都要达到40度左右,在这样的高温黄静霞,我们一定要做好防暑工作,那么大暑节气该如何养生?1、预防中暑高温天气尽量不外出,不进行户外体育锻炼或者从事体力劳动。2、预防情绪中暑大暑时节高温酷热,人们易动“肝火”,经常会出现莫名的心烦意乱、无精打采、食欲不振等问题,也被称为“情绪中暑”。“情绪中暑”对夏日养生和身心健康危害很大,特别是...
四季养生2017-06-14
大暑节气农谚歌【资讯】
与大暑有关的气象谚语有,“大暑热不透,大热在秋后”,“大暑大雨,百日见霜”,“大暑展秋风,秋后热到狂”。而与农业有关的谚语有“大暑不暑,五谷不起”,“大暑无酷热,五谷多不结”等,这说明没有大暑的强光酷热,庄稼是不会有好收成的。 大暑热不透,大热在秋后。 大暑不暑,五谷不起。 小暑不见日头,大暑晒开石头。 小暑大暑不热,小寒大寒不冷。 大暑无酷热,五谷多不结。 大暑连天阴,遍地出黄金。 ...
中医养生2012-07-12
夏季养生大暑节气的养生知识【资讯】
大暑快到了,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其气候特征是:“斗指丙为大暑,斯时天气甚烈於小暑,故名曰大暑。”大暑正值中伏前后,在我国很多地区,经常会出现摄氏40度的高温天气,在这酷热难耐的季节,防暑降温工作不容忽视。夏季气候炎热,酷暑多雨,暑湿之气容易乘虚而入且暑气逼人,心气易于亏耗,尤其老人、儿童、体虚气弱者往往难以将养,而导致疰夏、中暑等病。如果当你出现全身明显乏力、头昏、心悸、胸闷、注意力不集中、大...
四季养生2017-06-14
大暑节气“冬病夏治”教你健康一夏【资讯】
大相传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一天,俗话说“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大暑的热千万不可小觑。那么,大暑节气最容易引发哪些疾病?一、中暑大暑天最常见的病症之一,原因:人在高温环境中,体温调节失去平衡,肌体大量蓄热,水盐代谢紊乱。应对:轻度中暑,多喝含盐的清凉饮料,若有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可以服用人丹或藿香正气水,重症中暑患者,应抬到阴凉处就地抢救,并立即送往医院。预防:1、在烈日下做好防晒工作2、保证充足...
四季养生2015-07-23
大暑节气吃什么好?多喝丝瓜豆腐鱼头汤解暑【资讯】
已经进入了大暑节气,天气越发炎热,气温直逼40度。很多人都想知道大暑节气如何养生?大暑吃什么防暑?别急,下面就为大家详细介绍关于大暑的相关知识。大暑养生,讲究“清”“静”大暑节气,高温酷热,易动肝火,有些人常常会有心烦意乱、食欲不振、急躁焦虑等感觉,这就是典型的‘情绪中暑’症状。此时尤其要注意静心养生,通过“心理暗示”和“心理纳凉法”等方法调整情绪,想象自己处于大自然之中,绿树摇曳、飞泉漱玉,使你...
四季饮食2017-07-23
大暑节气养生4防【资讯】
今年的7月23日是夏天的大暑节气,这说明天气越来越热了,在养生当中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什么呢?中国有句俗语为“心静自然凉”,由此看来除了养生外还要养心。下面就来一起看看大暑节气养生的方法都有哪些吧。大暑节气需养心大暑是炎热的意思。表明它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一般说来,大暑节气是盆地一年中日照最多、气温最高的时期,是盆地西部雨水最丰沛、雷暴最常见、30℃以上高温日数最集中的时期,也是盆地东部35℃以上高温...
中医养生2015-07-23
大暑节气去寒气的方法有哪些?哪些食物可以去寒气?【资讯】
在夏季是养生的最佳季节,大暑节气我们可以把体内的寒气散出体外,通过祛除寒气的方法可以缓解风湿、手脚冰凉等症状,那么大暑节气如何去除寒气呢。大暑节气祛除寒气的方法有哪些?1、三伏贴三伏贴主要是通过中药穴位进行附三伏贴,通过中药对穴位产生一定的热性刺激,调节了体内阴阳平衡,从而达到祛病保健的功效。贴三伏贴的方法适合于哮喘、风湿关节疼痛、体弱多病、鼻炎、痛经、宫寒的患者,能够增强人体的免疫力,特别是经常...
中医养生2018-09-01
大暑节气吃什么好?推荐4款营养食谱【资讯】
今天是夏季节气里的大暑,在这个时候吃什么好呢?大暑节气时和其他节气的饮食会有所差别,所以需要区别对待。在这里,为大家支支招,介绍一下大暑节气里应该怎么吃,千万别错过了。大暑节气的饮食原则蛋白质供给需充足。大暑气温较高,人体新陈代谢加快,能量消耗大,因此蛋白质的供应必须酌量增加,每日摄入量应在100克―120克。植物蛋白能够以从豆制品中获得,动物蛋白除了奶制品外,还要适量的吃点肉,例如鸡肉、鸭肉、瘦...
四季饮食2016-07-22
迎全年最热节气大暑来一碗养生汤【资讯】
7月22全年最热的节气——大暑即将驾到,“大暑大暑,上蒸下煮”,暑、湿、热是大暑时节的气候特点,暑湿交蒸之下人们常有口渴身热、心烦气躁、身重困倦、食欲下降、大便稀溏等不适症状,出汗较多,专家建议当前的养生调养要以解暑为重点。大暑期间岭南地区雨水较多,暑湿较重,此时脾胃功能相对较弱,容易出现食欲不振、消化能力下降等问题。且暑热汗多,人体容易出现精神倦怠、身体疲乏等症状。大暑天气要防暑伤、防伏泻,在岭...
夏季靓汤2016-07-21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大暑养生【资讯】
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其气候特征是:“斗指丙为大暑,斯时天气甚烈於小暑,故名曰大暑。”大暑正值中伏前后,在我国很多地区,经常会出现摄氏40度的高温天气,在这酷热难耐的季节,防暑降温工作不容忽视。大暑时节即是喜温作物生长速度最快的时期,也是乡村田野蟋蟀最多的季节,我国有些地区的人们茶余饭后有以斗蟋蟀为乐的风俗。大暑也是雷阵雨最多的季节,有谚语说:“东闪无半滴,西闪走不及”意谓在夏天午后,闪电如果...
四季养生2017-06-14
大暑节气吃什么蔬菜好?“三薯”必不可少【资讯】
在大暑的时候吃什么蔬菜好呢?夏天上市的蔬菜种类有很多,是否适合吃,要结合实际的情况。今天,想为大家总结的是适合大暑节气吃的蔬菜都有哪些,快来一起学两招吧。大暑的饮食需知化气生津。大暑节气在“中伏”前后,正是酷热盛行之时。炎热天气容易消耗人体的气津,因此有“暑天无病三分虚”的说法。老人、儿童和体虚气弱者更难以抵御酷暑,容易出现头晕、心悸、胸闷、大量出汗等症状。此时十分需要适时地化气生津,补充身体气津...
四季饮食2016-07-22
大暑节气养生补气去火双管齐下【资讯】
今年的7月22日是大暑,正式进入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同时也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这个时节气候炎热,酷暑多雨,暑湿之气容易乘虚而入,心气易亏耗,老人、儿童、体虚气弱者往往易生疰夏、中暑等病。那么大暑节气养生,应注意哪些问题呢?忌大量饮水、进补、生冷瓜果和油腻食物体质差的人容易夏天脾胃虚弱,一次性饮用大量水会冲淡胃液,影响消化。过度进补、食用生冷水果和油腻食物会损伤脾胃阳气,使脾胃运动无力,寒湿内滞,严...
四季养生2017-06-14
24节气养生系列专题—大暑养生【资讯】
专题策划2013-07-16
大暑来临当心中暑夏季防暑降温要吃6种食物【资讯】
“小暑接大暑,热得无处躲。”《中国天文年历》显示,北京时间7月23日5时41分,带来滚滚热浪的大暑节气正式登场。专家提示说,大暑节气是一年里最热的时候,公众要当心中暑,小心防晒。大暑来临当心中暑专家说,每年阳历的7月22日或23日,太阳达到黄经120度时,即为大暑节气,它是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中国民间有个说法:“夏至三庚便数伏”。意思是说夏至以后,经过三个“庚日”就入伏了。今年7月18日初伏开始,...
四季养生2014-07-24
大暑天老人需警惕热中风推荐6款祛暑食谱【资讯】
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大也。"中医表示,大暑节气,天气甚烈於小暑,患有心血管病的中老年人,应警惕患上热中风。大暑节气中老年人警惕热中风热中风易发生在患有心血管病的中老年人身上,夏天由于室内与室外气温相差太大,若频繁出入房间,忽冷忽热使脑部血管反复舒缩,就可能引发此症。症状:忽然出现症状轻微或一般性的头痛、头晕...
四季养生2016-07-22
大暑过后吃什么好?推荐3款靓汤去“暑毒”【资讯】
大暑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个节气,大暑节气正值“三伏”,是我国一年中日照最多、气温最高的时期。大暑过后气候炎热,易伤津耗气,这时需要通过合理的饮食来调理身体。那么,大暑过后养生吃什么好?又需要注意什么?下面一起来了解下吧!大暑后饮食需注意3方面大暑节气要格外注意饮食调理,具体而言,应注意以下3个方面1、多吃苦味食物苦味食物不仅清热,还能解热祛暑、消除疲劳。所以,大暑时节,适当吃点苦瓜、苦菜、苦...
四季饮食2016-07-23
大暑节气养生要注意消暑化湿【资讯】
大暑应根据自身的体质情况,掌握一定的消暑化湿方法,下面由中医师传授相关的实用方法,助你健康、轻松地度过大暑时节。 巧用芳香植物 消暑化湿 大暑正值“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气温最高的时候。这个时候往往心气容易亏耗,尤其老人、儿童、体虚气弱者往往难以抵御酷暑,而导致中暑等问题发生,出现头晕、心悸、胸闷、注意力不集中、大量出汗等症状。 要化解这些症状,最好的方法是合理安排工作,注意劳逸结合;避免在...
四季饮食2012-07-19
大暑节气到养生攻略大放送【资讯】
大暑养生中饮食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因此吃对食物极为重要。大暑节气时日常饮食不仅要防病养生,还要做好防暑。在这里,不如就来一起看看今天所为大家介绍的大暑养生饮食全指南吧。大暑节气饮食方案人体生理和精神情绪会随着自然气候的变化发生微妙的变化,人的神经细胞对夏日的气温、气压、湿度和气流等变化高度敏感,高温气候会影响人体的神经活动和激素分泌,使人产生一系列类似“中暑”的多种症状。高温酷热还容易让人动“肝火”...
营养搭配2015-07-23
二十四节气·大暑|酷热“烤”验,如何打赢“肠”安保“胃”战?【资讯】
大暑,是夏季最后一个节气,指炎热之极。大暑正值“三伏天”里的“中伏”前后,是一年中阳光最猛烈、最炎热的节气,“湿热交蒸”在此时到达顶点。随着大暑的来临,酷热难耐的气候对身体健康构成了挑战,尤其是对消化系统的考验更为显著。该如何在这“烧烤模式”下度过终极“烤”验,打赢夏日“肠”安保“胃”战?夏季高温不仅导致人体大量出汗,能量和水分快速流失,同时也使得消化系统的运行变得缓慢,食欲减退,饱腹感提前到来。...
医院动态2024-07-22
大暑4款养生粥消暑养胃【资讯】
大暑节气节气正值中伏前后,是一年最炎热的季节,高温闷热;且是雷阵雨最多,易挟湿。暑湿之气乘虚而入,最易使人心气亏耗,尤其老人、儿童、体虚气弱者,往往会引发苦夏、中暑等病。大暑喝粥需以补气清暑,健脾养胃为主。清补食物有绿豆、百合、黄瓜、豆芽、鸭肉等;清暑食物有冬菇、紫菜、西瓜、番茄等;健脾养胃食物则为赤小豆、薏米、南瓜等。以下就介绍几种典型的度暑粥,一起来看看。一、苦瓜菊花粥:苦瓜100克,菊花50...
食谱推介2017-06-27
专家建议:大暑时节饮食提倡“清补”【资讯】
7月23日,迎来一年中最热的大暑节气。高温酷暑,烈日炎炎,这样的天气很容易导致人们食欲不振,精神疲惫。营养专家表示,大暑时节,饮食调理提倡“清补”。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营养科主任李艳玲说,大暑时节,天气炎热,人体出汗多,睡眠少,体力消耗大,消化功能差。因此,许多人天气一热,体质就有所下降,常常是“无病三分虚”。一些平素阴虚体弱者,更易产生精神疲惫、食欲不振、口苦苔腻、脘腹胀闷、体重减轻等...
健康新闻2011-07-23
最热节气大暑来临宜食苦瓜香蕉【资讯】
大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个节气,是夏天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是全年温度最高的一段时光。四下里骄阳似火,却也常见突如其来的雷阵雨。小心养生因此就格外重要,过热易中暑,贪凉又会引起风寒感冒。冰品和冷饮就不要多吃了,最合时宜的应该是那些滋味清淡却营养丰富的豆类和瓜果,可以帮助多多补充水分、盐分和维生素。由此往后,天气便要慢慢向秋天过渡,所以不要埋怨时光的酷热漫长,调节好身体和心灵准备迎接丰收的季节吧。大...
四季养生2014-07-23
声音:了解大暑本意才能更有意义【资讯】
每到夏天,开空调避暑已经成为了习惯,但往往越依赖空调,夏天原有的气息便消散了不少。而小暑,大暑这些有意义又特殊的节气,也慢慢成为快节奏生活的牺牲品。但如何才能让更多人记住节气,领略到当中的智慧和过好特殊的日子,并不是呼吁,宣传就行。或者,想要过好节气,了解当中的意义就变得相当重要。二十四节气,是古人按照四时变化规律从事农务的依据,是我们和自然和谐相处的结晶,随着农业社会解体和科技进步,现在即便农民...
中医养生2013-07-23
大暑来临应该如何养生防病【资讯】
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其气候特征是:“斗指丙为大暑,斯时天气甚烈於小暑,故名曰大暑。”大暑正值中伏前后,在我国很多地区,经常会出现摄氏40度的高温天气,在这酷热难耐的季节,防暑降温工作不容忽视。大暑防病:暑天防治哪些慢性病夏季气候炎热,酷暑多雨,暑湿之气容易乘虚而入且暑气逼人,心气易于亏耗,尤其老人、儿童、体虚气弱者往往难以将养,而导致疰夏、中暑等病。如果当你出现全身明显乏力、头昏、心悸、胸闷...
四季养生2014-07-25
大暑节气的养生原则【资讯】
大暑节气的养生原则切不可急躁或大怒:睡眠要充足,不可在过于困乏时才睡,应当在微感乏累之时便开始入睡。不可露宿,室温要适宜,不可过凉或过热,房中也不可有较强的对流空气,即所谓的“穿堂风”。早晨醒来,可先在床上做一些保健的气功,如熨眼、叩齿、鸣天鼓等,再下床活动。早晨可到室外进行一些健身活动,但运动量不可过大,以身体微出汗为度,可选择散步或练习静气功。日常生活中,气温高的中午不要外出,而居室温度亦不可...
四季养生2017-05-18
大暑时节如何养生防病?医生教您大暑养生三步曲【资讯】
大暑,二十四节气之一,正值“三伏天”里的“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气温最高,大暑也是反映夏季炎热程度的节令,天气炎热至极。民谚云:“小暑大暑,上蒸下煮。”《说文解字》载:“暑,热也。大暑时节炎热之极。因此,在大暑时节,注意养生防病很重要。祛湿大暑时节,“大雨时行”,常以湿邪为患。临床表现常见头身困重、乏力、汗出黏腻、纳呆呕恶、大便不爽、舌苔白腻等湿滞症状。大暑季节,可以适量运动,微微出汗,...
中医频道2023-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