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赭石的功效与作用【即问即答】
-
赭石治宿食结于肠间,不能下行,大便多日不通。其证或因饮食过度,或因恣食生冷,或因寒火凝结,或因呕吐既久,胃气冲气皆上逆不下降:生赭石二两(轧细),朴硝五钱,干姜二钱,甘遂一钱半(轧细,药汁冲服)。热多者去干姜,寒多者酌加干姜数钱。呕多者,可先用赭石一两、干姜半钱煎服,以止其呕吐。呕吐止后再按原方煎汤,送甘遂末服之
5个回复 2017/7/6 22:29:46
当归四逆治带下、月经后期【资讯】
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方出自《伤寒论》,由当归、桂枝、芍药、大枣、细辛、通草、炙甘草、吴茱萸、生姜所组成。原为手足厥寒,脉细欲绝,内有久寒所设。功能温经散寒,养血通脉,降逆化饮。笔者运用此方治疗妇人带下、乳房窜痛等,收到较为理想疗效。带下、月经后期张某,女,28岁,未婚,2006年3月16日初诊。自诉:1年来白带量多,质稀如水,无臭味,经期推后1周左右,量少色暗,伴四肢逆冷,右肩关节痛;舌质淡,苔...
其他疾病2017-04-27
医学经典著作:张仲景伤寒论【资讯】
《伤寒论》,古代汉族医学经典著作之一,是一部阐述外感病治疗规律的专著。全书10卷,东汉张仲景撰于公元3世纪初。张仲景原著《伤寒杂病论》,在流传的过程中,经后人整理编纂将其中外感热病内容结集为《伤寒论》,另一部分主要论述内科杂病,名为《金匮要略方论》。《伤寒论》全解:全书10卷,共22篇,列方113首,应用药物82种。第一卷为“辨脉法”和“平脉法”两篇,主要论述伤寒及杂病的脉、证与预后。第二卷为“伤...
中医频道2015-06-27
中医疾病介绍伤寒论太阳病是什么【资讯】
太阳病是六经病之一。太阳病包括经证和腑证。多由外感风寒所致。经病包括太阳中风与太阳伤寒,腑病包括太阳蓄水证和太阳蓄血证。病理机制1、太阳经证:分为三型(1)其人营卫不和,卫失固外开阖之权,肌表疏泄者为中风(即伤风,不是脑溢血)。(2)其人卫阳被遏,营卫郁滞不通,肌表致密者为伤寒。(3)其人外受温邪,津伤内热者为温病。中风: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表虚证)。伤寒:发热,无汗,恶寒,脉紧,体痛(表实证...
中医频道2024-09-11
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即问即答】
-
您好:根据您描述的症状您这属于阳虚症状,需要进行辩证诊断才能够对症进行治疗解决您的问题。当归四逆汤加吴茱萸生姜汤主要是治疗素体血虚,内有久寒,又复外受寒邪,手足厥逆,舌淡苔白,脉细欲绝,或兼见头顶痛,干呕、吐涎者。您如果目前只喝这个汤药是效果不大的,建议您去找资历老中医进行全身的调理。
6个回复 2021/9/7 14:11:36
伤寒论中有哪些治脾虚的方子【即问即答】
-
伤寒论中治疗脾虚的方子有多种,如理中汤、小建中汤、四君子汤等。关爱自己,从关注健康开始。身体不适时,请及时就医,并在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1.理中汤:由人参、干姜、白术、炙甘草组成,具有温中祛寒、补气健脾之效。2.小建中汤:含桂枝、芍药、生姜、大枣等,能温中补虚、和里缓急。3.四君子汤:有人参、白术、茯苓、甘草,有益气健脾之功。4.苓桂术甘汤:由茯苓、桂枝、白术、炙甘草构成,可温阳化饮、健脾利湿。5...
1个回复 2024/8/31 21:24:13
理中汤合四神丸是什么,有何益处?【即问即答】
-
你好,中医中药的配方法无定法,没有一个很死板的规定.药的运用及其用量要结合患者的年龄,性别,病因,地域,病情轻重等实际情况斟酌.而且各个医生自身对用药的经验也会有不同,有的喜欢某一味会几味,可能会用重些,有的根据症状侧重也会加重某个药量.《伤寒论》里面理中汤四味药是等量的,原方大概各用15克,四神丸中吴茱萸,破故纸,五味子,肉豆蔻常用量是10克左右,上面八味药可根据病人的实际有所侧重或等份,上述药...
2个回复 2025/1/14 12:05:51
伤寒论如何治疗痹症【即问即答】
-
伤寒论治疗痹症,涉及病因、症状、诊断、治疗原则及常用方剂等。身体健康为重,一旦感到不适,应及时就医,避免自行诊断用药带来的风险。1.病因:外感风寒湿邪,正气不足等。2.症状:关节疼痛、肿胀、屈伸不利等。3.诊断:依据症状、脉象、舌象等综合判断。4.治疗原则:祛风散寒除湿,调和营卫。5.常用方剂:桂枝附子汤、麻黄加术汤、甘草附子汤。伤寒论为痹症治疗提供了丰富的思路和方法,但具体应用需辨证论治,遵医嘱...
3个回复 2024/8/31 21:26:20
黄连阿胶汤是什么【资讯】
黄连阿胶汤出自《伤寒论》,由黄连、阿胶、黄芩、白芍、鸡子黄组成。具有育阴清热、滋阴降火之功,为治少阴阴虚火旺证常用方。黄连阿胶汤的做法:黄连四两,黄芩一两,芍药二两,鸡子黄二枚,阿胶三两。上五味,以水五升,先煮三味取二升,去滓,纳胶烊尽,小冷,纳鸡子黄,搅令相得,温取七合,甘三服。黄连味苦入心,性凉解热,故重用之以解心中发烦,辅以黄芩,恐心中之热扰及于肺也,又肺为肾之上源,清肺亦所以清肾也。芍药味...
中药大全2017-08-17
乙肝大三阳患者能否用厚姜半甘参汤治脾胃?【即问即答】
-
病情分析:可以用。《郝万山讲伤寒论》厚姜半甘参汤一节我印象深刻。“厚朴半斤姜半斤,一参二草也须分,半夏半升善除满,脾虚腹胀此方真”,刘渡舟新编伤寒论类方歌诀“厚朴夏姜参草寻,善治腹胀妙通神。脾气不运痰气结,三补七消法超群。”
3个回复 2025/1/9 17:38:44
寒冷多形红斑【即问即答】
-
你的这种现象是为无原发病的皮肤异常对与无原发病变引起的皮肤异常的表现通常与气候温度有一定的关系你可以用抗组胺类的药物来治疗
5个回复 2017/7/7 1:49:01
吴茱萸汤【即问即答】
-
你好,这里面的人参,现在临床多用党参代替,一两或一升按4克计算.如果不是大夫给您开药的话,吴茱萸的计量一般用到10克就可以了,太大量不是很好把握.
5个回复 2017/7/7 3:57:02
头痛胃胀【即问即答】
-
原因很多,如偏头痛,血管神经性头痛,三叉神经痛,枕大神经痛,,脑血管病,颈椎病,中耳炎,饮酒和吸烟,感冒都可能诱发。所以要找到原因指导下的治疗。平常注意防止精神紧张保证休息时间和质量,戒烟酒。防止受凉感冒等诱因。
5个回复 2017/7/6 2:40:17
干呕.不停吐清水.胃部痛【即问即答】
-
你好,你说的我虽然无法确诊西医的病名,但是中医伤寒论有条“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建议你去找中医看看,先解决老人的痛苦。
4个回复 2017/7/7 20:59:08
结肠炎应该吃什么药?【即问即答】
-
根据明确诊断是结肠炎,首先要好好休息,少吃多餐,注意防寒保暖,禁辛辣刺激油炸饮食,适当口服乳酸菌、结肠丸及丽珠肠乐胶囊,症状会慢慢改善。 服药期间要好好休息,多喝温开水,多吃瓜果蔬菜,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按时用药,定期随访。
2个回复 2021/9/7 20:29:35
小建中汤调理小儿体质虚弱【资讯】
小建中汤源于《伤寒论》,具有温中补虚,和里缓急的功效。主治虚劳里急证,见腹中时痛,喜温欲按,舌淡苔白,脉细弦;或虚劳而心中悸动,虚烦不宁,面色无华,或手足烦热,咽干口燥等。小建中汤所治虚劳诸证,皆因中焦虚寒,化源不足所致。此方是由桂枝汤倍芍药而重用饴糖变方而来,意在温中健脾,调补气血。名“小建中”者,谓小小建立中气也。虽然桂枝汤与小建中汤组成药物仅差一味,但功能主治却自此而变。小建中汤所治之证,中...
体质养生2017-06-06
月子里入风能否喝吴茱萸汤散寒?【即问即答】
-
月子里入风,能否喝吴茱萸汤散寒,要考虑产妇身体状况、入风程度、药物适应性、哺乳情况等。面对身体的不适,最明智的选择是立即就医,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规范治疗,确保安全有效。1.身体状况:若产妇体质较强,对药物耐受好,可在医生指导下尝试。2.入风程度:轻微入风,症状不严重,可先尝试保暖等措施。3.药物适应性:部分产妇可能对吴茱萸汤成分过敏或不适应。4.哺乳情况:哺乳期用药需谨慎,防止药物通过乳汁影响婴...
1个回复 2024/8/16 19:35:45
32岁失眠多年,吴茱萸泡脚能治吗?怎么泡?【即问即答】
-
吴茱萸处方用名是吴茱萸、生吴茱萸、吴萸、淡吴萸、泡吴萸、炙吴萸、炒吴萸。中药吴茱萸的功效与作用是温中止痛,理气燥湿等,吴茱萸为芸香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植物吴茱萸及多种同属植物的近成熟果实,吴茱萸用药禁忌是阴虚火旺者忌服吴茱萸;蓼实为之使。恶丹参、消石、白垩,畏紫石英。
3个回复 2025/1/6 9:51:51
伤寒论中如何治疗自汗【即问即答】
-
伤寒论治疗自汗,涉及病因、症状、诊断、治疗原则及常用方剂等。身体不适时,应尽快寻求专业医疗意见,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切莫自行开处方。1.病因:多由卫气不固、营卫不和、里热炽盛等所致。2.症状:自汗不止,或伴有恶风、发热、口渴等。3.诊断:依据脉象、舌象及整体症状综合判断。4.治疗原则:调和营卫、清热泻火、固表止汗等。5.常用方剂:桂枝汤、白虎汤、牡蛎散等。总之,伤寒论治疗自汗需综合判断,辨证论...
2个回复 2024/9/1 15:53:24
护肝胶囊有没有副作用?【即问即答】
-
护肝片是由五味子、柴胡、茵陈、板蓝根、猪胆粉、绿豆六种药物成份组成的纯中药复方制剂,其组方来源于中医名著《伤寒论》中茵陈蒿汤与小柴胡汤的配伍原理,结合中药的现代药理机理,确保了护肝片组方的科学性与安全性。
1个回复 2017/7/7 20:57:31
白芍白术白苓甘草能同时服用吗【即问即答】
-
可以,不在十八反之内的就可以的.
2个回复 2017/7/5 21:51:04
上热下寒能用吴茱萸敷涌泉穴吗【资讯】
上热下寒一般能用吴茱萸敷涌泉穴,但需要根据个人情况遵医嘱选择。上热下寒是寒热错杂表现之一,通常是因为经常熬夜、肾虚火旺、脾胃虚弱等原因造成。一般在疾病发生时,可以遵医嘱选择吴茱萸敷涌泉穴进行调理,吴茱萸作为一种中药材,具有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之功效,通过刺激涌泉穴,能够起到滋阴益肾、平肝熄风、醒脑开窍的作用,可有效缓解上热下寒引起的口中异味、口舌生疮、咽喉肿痛、咯吐黄痰、咯血等不适症状。但...
精编文章2023-10-09
吴茱萸的功效与作用【即问即答】
-
吴茱萸的功效: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用于厥阴头痛,寒疝腹痛,寒湿脚气,经行腹痛,脘腹胀痛,呕吐吞酸,五更泄泻,外治口疮;高血压. 禁忌:阴虚火旺者禁服.
7个回复 2021/9/1 15:56:44
第二届岭南中医经典论坛成功举办名家解读《伤寒论》再掀中医经典学习热潮【资讯】
2017年6月17日,第二届岭南中医经典论坛在广州市白云国际会议中心成功举行。本次大会由广东省中医药学会主办,广东省中医院、广东一方制药有限公司协办。本届论坛以“伤寒论的恒久魅力与传承”为主题,邀请了全国知名专家黄煌、陈明、彭坚、王三虎、衣之镖、真柳诚(日本)到会做专题学术报告。旨在引导全省中医药工作者学习、研究和应用中医四大经典之一《伤寒论》中的原创思维方法,更深入地发扬中医学的优良传统,更好地...
学术会议2017-06-17
干姜甘草汤、复阴汤中炙甘草与干姜比例是多...【即问即答】
-
您好这个药方中甘草与干姜的比例为2:1方出伤寒论原方为甘草四两干姜二两方剂主治脾胃阳虚手足不温口不渴烦躁吐逆;老年虚弱尿频下半身常冷咳唾痰稀眩晕短气脉沉无力等原文是: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欲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使厥咽中干烦躁吐逆者;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其人不渴必遗尿小便数如果您有相应中医知识的话可以参照使用如果没有相应知识最好还是求助身边的中医师祝您身体健康
5个回复 2024/1/31 18:08:26
嗳腐的检查诊断方法有哪些【资讯】
嗳腐是指嗳气兼有腐臭味,胃内带食腐的气味从口中排出,叫“嗳腐”,《伤寒论》称为“乾噫食臭”。多见于消化不良。若从胃内排出的气体无味的,称为“嗳气”。《伤寒论》称“噫气”,俗称这种嗳气为“胃风”。多因中焦气滞,胸膈胀满,故嗳出才觉舒畅。多见于胃病及脾胃虚弱、肝胃不和的患者。检查嗳腐的中医临床检查一般是结合发病原因、临床症状表现、舌苔、脉象等来具体检查和判断的。另外西医的检查一般是根据改证具体的临床症...
其它疾病2014-05-31
细数嗳腐的症状有哪些【资讯】
嗳腐是指嗳气兼有腐臭味,胃内带食腐的气味从口中排出,叫“嗳腐”,《伤寒论》称为“乾噫食臭”。多见于消化不良。若从胃内排出的气体无味的,称为“嗳气”。《伤寒论》称“噫气”,俗称这种嗳气为“胃风”。多因中焦气滞,胸膈胀满,故嗳出才觉舒畅。多见于胃病及脾胃虚弱、肝胃不和的患者。症状嗳气是指若从胃内排出的气体无味的。《伤寒论》称“噫气”,俗称这种嗳气为“胃风”。多因中焦气滞,胸膈胀满,故嗳出才觉舒畅。多见...
其它疾病2014-05-31
嗳腐的常有治疗有哪些【资讯】
嗳腐是指嗳气兼有腐臭味,胃内带食腐的气味从口中排出,叫“嗳腐”,《伤寒论》称为“乾噫食臭”。多见于消化不良。若从胃内排出的气体无味的,称为“嗳气”。《伤寒论》称“噫气”,俗称这种嗳气为“胃风”。多因中焦气滞,胸膈胀满,故嗳出才觉舒畅。多见于胃病及脾胃虚弱、肝胃不和的患者。嗳气常用治疗一、茶疗方治疗嗳气1。鸡内金3克,研为细末,用开水冲泡,代茶饮,每日3次,主治油腻伤食。2。胡萝卜250克,水煎,加...
其它疾病2014-05-31
嗳腐的饮食保健建议有哪些【资讯】
嗳腐是指嗳气兼有腐臭味,胃内带食腐的气味从口中排出,叫“嗳腐”,《伤寒论》称为“乾噫食臭”。多见于消化不良。若从胃内排出的气体无味的,称为“嗳气”。《伤寒论》称“噫气”,俗称这种嗳气为“胃风”。多因中焦气滞,胸膈胀满,故嗳出才觉舒畅。多见于胃病及脾胃虚弱、肝胃不和的患者。饮食保健宜吃饮食必看1、宜吃细软食物为主;2、宜吃富含维生素多的食物;3、宜吃富含蛋白质的食物。火龙果保护胃黏膜,含有的植物性白...
其它疾病2014-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