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高寒地区预防冻伤以及冻伤如何处理【资讯】
冻伤是寒区遇险者中最常见的局部损伤。局部冻伤本身是不会致命的,但它的后果极为严重,许多寒区遇险丧生的人中,主要是因为冻伤而失去了行动能力,无法进行各种生存活动,最后因低温症而死亡。其实,遇险者只要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冻伤是可以避免或者减轻的。应该知道,预防冻伤比治疗冻伤容易得多,必须防患于未然。方法如下: ·局部冻伤在初期并无明显感觉,因此,对易冻伤部位需密切观察。如有两人以上,可互相观察对...
养生常识2011-05-15
孩子被冻伤怎么办如何预防孩子被冻伤【资讯】
冬天,常常看到孩子手脚等处会出现冻疮、开裂,脸部皮肤被皴了,严重的还会被冻伤。怎么会这样呢?造成这些的原因有哪些?孩子被冻伤的原因1、气候因素寒冷的气候,包括空气的湿度、流速以及天气骤变等。潮湿和风速都可加速身体的散热。有些孩子贪玩好动,玩出了一身汗,衣服把汗一吸,待冷风一吹冷下来后局部肌肤就容易被冻伤。2、局部因素如鞋袜过紧、长时间站立不动及长时间浸在水中均可使局部血液循环发生障碍,热量减少,导...
幼儿2017-12-20
冬季做好5个措施能防冻伤冻伤护理注意这些【资讯】
天气降温以后有一些朋友会出现冻伤,这个时候人们应该如何预防冻伤呢?下面不如就让小编带你一起来了解下冬季预防冻伤的几个小方法。冬季做好5个措施能预防冻伤1、冷水浴。从炎热季节开始进行冷水浴,用冷水洗脸、洗足,坚持到寒冷季节,以增强抗寒能力。2、手足冷热交替刺激,提高耐受性。手足冻疮患者每年冬天开始用冷热水交替泡手足,热度40℃左右,冷度不低于10℃,每日1次,每次20—30分钟。3、加强体育锻炼,增...
四季养生2017-12-30
北方下雪冻伤预防和处理的方法【资讯】
随着到了数九天,我国北方就要开始下雪了,如果不做好保暖工作就会容易出现冻伤的现象,这可怎么办呢?今天,教教大家怎样预防和处理冻伤的方法,千万不要错过了。冻伤的简单预防方法专家提醒,除了做好保暖措施,对于手、耳朵、脸、大腿、脚跟等容易生冻疮的部位,要经常揉搓,促进血液循环。冬天在室内最好也能适量运动,不能久坐。已经生冻疮的患者,宜及时治疗,不要随意使用辣椒水、生姜等民间偏方,以免冻疮破口加重感染。那...
慢病管理2016-12-28
冬季手脚易冻伤怎么预防及治疗冻伤))有四五年冻伤史了)【即问即答】
-
你好,一般这样的情况考虑属于皮肤薄嫩,抵抗力差也是可能会导致,及时的保暖,适当多锻炼,很重要,增强体质,还是问题不大的。
1个回复 2018/7/31 10:30:35
儿童长冻疮该怎么办预防试试用冷水给宝宝洗脸【资讯】
冻伤是人体遭受低温侵袭后发生的损伤。冻伤的发生除了与寒冷不关,还与潮湿、局部血液物质环不良和抗旱能力下降有关。一般将冻伤分为冻疮、局部冻伤和冻僵三种。儿童被冻伤了怎么办?发生冻疮后,可在局部涂抹冻疮膏;糜烂处可涂用抗菌类和可地松类软膏。局部冻伤:局部冻伤多在0℃以下缺乏防寒措施的情况下,耳部、鼻部、面部或肢体受到冷冻作用发生的损伤。一般分为四度:一度冻伤:表现为局部皮肤从苍白转为斑块状的蓝紫色,以...
儿保2016-01-14
儿童冻伤怎么办4招教你正确治疗冻伤【资讯】
儿童冻伤怎么办?小宝宝们的肌肤非常的娇嫩,容易出现冻伤的情况,如果不能科学的护理,还可能会导致感染。儿童是冻疮的易发人群,那么儿童冻疮怎么护理?下面我们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儿童冻伤的护理方法及预防策略! 儿童冻伤的程度冻伤是人体遭受低温侵袭后发生的损伤。冻伤的发生除了与寒冷不关,还与潮湿、局部血液物质环不良和抗旱能力下降有关。一般将冻伤分为冻疮、局部冻伤和...
养生常识2016-01-18
冻伤后患者有哪些症状?【资讯】
冻伤后患者有哪些症状?冻伤是人体受低温侵袭后发生的损伤。其发生除了受到冷冻作用外,还与潮湿、人体局部血液循环不良或抗寒能力降低等因素有关。本病多发于手足耳鼻及面部等暴露部位,以严寒冬季在户外工作者多见。冻伤轻者,初起在受冻部位皮肤先为苍白,继则红肿,自觉灼痛或瘙痒,或有麻木之感。冻伤重者,受冻部位皮肤呈灰白或暗红或紫色,并有大小不等的水疱或肿块,疼痛剧烈,或局部感觉消失,如果出现紫血疱,则将腐烂。...
皮肤病百科2017-11-09
冬季手脚易冻伤怎么预防及治疗冻伤【即问即答】
-
你好,一般这样的情况考虑还是属于体质差还是会导致,及时的保养保暖,适当锻炼,还是问题不大的,如常用的局部冻疮膏试试,很常用的啊。
1个回复 2018/7/31 10:30:35
全身冻伤应该如何进行预防呢【资讯】
全身冻伤是什么?冻伤是由于寒冷潮湿作用引起的人体局部或全身损伤。轻时可造成皮肤一过性损伤,要及时救治;重时可致永久性功能障碍,需进行专业救治。严重时可危及生命,需紧急抢救。那么全身冻伤应该如何进行预防呢?预防:冻伤处局部皮肤苍白冰冷、疼痛和麻木。根据损害程度临床分为四度,第一、二度主要为组织血循环障碍,第三、四度有不同深度的组织坏死。一度:皮肤浅层冻伤。初起皮肤苍白、继为蓝紫色,以后有红肿、发痒、...
皮肤病百科2014-05-31
婴儿冻伤如何防治【资讯】
严寒已经来临,婴儿防寒能力有限,反反复复有家长提出如何预防和治疗冻伤等问题,但严重的冻伤在家里是无法治好的。一般的冻伤都有前兆,只要稍加注意和护理,就不会发展到严重的程度,很快就能治愈。婴儿的冻伤情况各有不同。在我国东北和西北等有的婴儿,从晚秋时节开始,一遇到强冷的风,手指和脚趾等处就变得红肿发胀。如不及时处置,到冬天就会发展成严重的冻伤。因此,只要稍微看出冻伤的迹象,就应马上进行按摩以促进局部的...
皮肤病百科2017-10-17
婴儿冻伤如何防治?【资讯】
严寒已经来临,婴儿防寒能力有限,在天使育苗专家咨询中,反反复复有家长提出如何预防和治疗冻伤等问题,但严重的冻伤在家里是无法治好的。一般的冻伤都有前兆,只要稍加注意和护理,就不会发展到严重的程度,很快就能治愈。婴儿的冻伤情况各有不同。如不及时处置,到冬天就会发展成严重的冻伤。因此,只要稍微看出冻伤的迹象,就应马上进行按摩以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按摩时,从手指处向心脏方向用手掌进行搓揉。为便于揉搓,可使...
皮肤病百科2017-11-09
长了冻疮怎么办?谢谢!【即问即答】
-
冻伤是在低温下造成的组织损伤,如果过去有冻伤的情况冻伤的部位耐寒能力明显降低,如果不能注意防护很容易造成被冻伤,因此冻伤重点在于预防和早起治疗,因此在气温降低后需要注意防寒防静防潮,也需要注意防寒保暖对于冻伤的治疗最简单的方法是将冻伤的肢体放入42-50度的温水中逐步复温局部有破溃的可以局部涂抹冻疮膏你的情况才能逐步康复可以说以上是治疗冻伤的主要方法和措施,你的情况可以用热水浸泡每天多次,以上是治...
3个回复 2017/7/6 8:39:31
如何预防冻伤【即问即答】
-
加强对寒冷气候条件下工作者的防冻教育,使其尽量减少体温散失,着装应宽松,保暖,尤其是肢端和耳鼻颊处,应注意保暖,鞋袜应保持干燥,手脚应保持干燥,在无法避免潮湿时,可外涂凡士林,以便预防,皮靴应较大而不紧,不透水,在潮湿地区,可于鞋外涂油或凡士林,此外应保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疲劳,进食高脂,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一旦发生冻伤,应尽早进行治疗。
1个回复 2018/6/21 9:47:24
手足冻伤应如何有效治疗【即问即答】
-
注意保温保暖和多吃羊肉汤,也可以在当地医生指导下使用654-2口服改善末梢循环.
2个回复 2025/1/20 11:47:58
要怎样预防耳朵冻伤【资讯】
要怎样预防耳朵冻伤人们的耳朵突出于头部两侧,又缺乏皮下组织的保护,加之边缘血液循环较差,在寒冷的天气里容易发生冻伤。冻伤的部位开始时有痒、胀、灼、痛的感觉,继而局部红肿或起水泡溃烂。1、增加室外锻炼,使身体各部位逐渐适应变寒的气候。2、经常用冷水洗脸,增强抗寒能力,身体暴露的部份应涂些油脂防冻。3、在室外进行站立性作业时,要适当活动,以促进血液循环。4、注意耳及全身的保暖,特别是过去曾冻伤的部位,...
皮肤病百科2017-10-20
冻伤预防要做到以下几点【资讯】
1、运动服装和鞋袜要求保暖和宽松,冰鞋不能太小太挤脚。2、冬季锻炼时要带御寒用具,要扎紧手套、衣服、裤脚、袖口,防止风雪侵入到衣服内。滑雪时眼部应佩戴眼罩,防止眼角膜冻伤。3、鞋袜要保持干燥,运动或走路过多后出现潮湿要及时更换。4、身体静止不动或疲劳时,要注意保暖。不要站在风口处;不要在疲劳或饥饿时坐卧在雪地上;在运动间歇或结束后要及时穿好衣服,这样不仅能预防冻伤,也可预防感冒。5、饮食中适当补充...
皮肤病百科2017-10-17
手冻肿了怎样能快速消肿【即问即答】
-
你说的这种现象,建议外用姜片擦一擦,每天晚上,使用辣椒水熏洗治疗即可
4个回复 2024/12/19 9:51:04
手长期冬季冻伤怎么预防【即问即答】
-
0个回复 2018/8/16 10:01:24
冬天怎么预防动物奶油冻伤【即问即答】
-
0个回复 2018/8/16 9:43:34
为何女友在北方手不冻伤,回老家就会且如何预防【即问即答】
-
女友这种情况,可能与环境温度、湿度、个人体质、血液循环、防护措施等有关。 1.环境温度:北方冬季有暖气,室内外温差相对小,老家可能更寒冷。 2.环境湿度:北方气候干燥,老家若湿度大,更易冻伤。 3.个人体质:有些人末梢循环较差,容易在寒冷环境中冻伤。 4.血液循环:缺乏运动或血管疾病可能影响手部血液循环,增加冻伤风险。 5.防护措施:在北方可能更注重手部保暖,回老家防护不足。 总之,要预防手部冻伤...
1个回复 2024/12/3 16:04:54
冬季手脚易冻伤怎么预防及治疗冻伤【即问即答】
-
冬季手脚易冻伤,主要与保暖不足、血液循环差、体质较弱、环境湿冷、缺乏运动等因素有关。自行处理身体不适可能加重病情,及时就医并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是关键。1.保暖措施:穿戴足够厚的手套、袜子,使用暖手宝、暖脚宝等。2.促进血液循环:经常搓揉手脚,睡前热水泡脚。3.增强体质:均衡饮食,摄入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4.改善环境:保持室内温暖干燥,避免长时间处于湿冷环境。5.适度运动:如散步、跳绳等,增强...
1个回复 2024/8/5 13:33:56
冻伤耳朵的根治?【资讯】
耳廓冻伤早期,可把大萝卜切成厚片放在火边烤热,在耳廓冻伤红肿处涂擦,起到化滞散淤、活血消肿的作用,注意勿用力擦伤皮肤。如果冻伤比较厉害,可在局部涂抹冻疮软膏,口服抗生素。如果耳廓已经溃烂甚至有软骨暴露时,应立即到医院进行手术治疗。为了预防耳廓冻伤的发生,应注意防寒保暖。初起轻者用软布时常揉搓患部,或用25℃温水浸毛巾敷之;或用鸡蛋皮适量煎汤。降到适宜温度后。反复洗。至冻伤处有湿感或僵木消失为止。有...
皮肤病百科2017-11-09
冻伤应该如何预防【资讯】
冻伤是一种由寒冷所致的末梢部局限性炎症性皮肤病,是一种冬季常见病,以暴露部位出;现充血性水肿红斑,遇温高时皮肤瘙痒为特征,严重者可能会出现患处皮肤糜烂、溃疡等现象该病病程较长,冬季还会反复发作,不易根治预防胜于治疗,那么,冻伤如何预防。1、注意锻炼身体,提高皮肤对寒冷的适应力。2、注意保暖,保护好易冻部位,如手足、耳朵等处,要注意戴好手套、穿厚袜、棉鞋等鞋袜潮湿后,要及时更换出门要戴耳罩,注意耳朵...
皮肤病百科2017-10-17
冻伤后应如何有效治疗【即问即答】
-
冻伤是由于寒冷引起的局部或全身性损伤,治疗方法包括复温、局部处理、药物治疗、预防感染、促进血液循环等。 1.复温:将冻伤部位浸泡在40℃-42℃的温水中,直到皮肤红润柔软。 2.局部处理:轻度冻伤用消毒纱布包扎,重度冻伤需清创处理。 3.药物治疗:外用冻疮膏、多磺酸粘多糖乳膏等,口服硝苯地平、烟酰胺等改善微循环。 4.预防感染:使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头孢克洛等预防感染。 5.促进血液循环:可通过按...
1个回复 2024/11/13 16:07:08
怎样预防耳朵冻伤?【资讯】
人们的耳朵突出于头部两侧,又缺乏皮下组织的保护,加之边缘血液循环较差,在寒冷的天气里容易发生冻伤。冻伤的部位开始时有痒、胀、灼、痛的感觉,继而局部红肿或起水泡溃烂。预防耳冻伤的方法:1、增加室外锻炼,使身体各部位逐渐适应变寒的气候。2、经常用冷水洗脸,增强抗寒能力,身体暴露的部份应涂些油脂防冻。3、在室外进行站立性作业时,要适当活动,以促进血液循环。4、注意耳及全身的保暖,特别是过去曾冻伤的部位,...
皮肤病百科2017-10-17
怎样预防耳朵冻伤?【资讯】
人们的耳朵突出于头部两侧,又缺乏皮下组织的保护,加之边缘血液循环较差,在寒冷的天气里容易发生冻伤。冻伤的部位开始时有痒、胀、灼、痛的感觉,继而局部红肿或起水泡溃烂。预防耳冻伤的方法:1、增加室外锻炼,使身体各部位逐渐适应变寒的气候。2、经常用冷水洗脸,增强抗寒能力,身体暴露的部份应涂些油脂防冻。3、在室外进行站立性作业时,要适当活动,以促进血液循环。4、注意耳及全身的保暖,特别是过去曾冻伤的部位,...
皮肤病百科2017-11-09
冻疮注意事项【资讯】
1、忌用火烤,热水烫等加热措施复温。禁用冷水浴,用雪搓,捶打等方法。2、在温暖的环境中可给病人少量热酒,促进血液循环及扩张周围血管。但寒冷环境中不宜饮酒,以免增加身体热量丢失。3、在冻伤的急性期,必须避免伤肢运动。急性炎症一旦消散,应尽早活动指(趾)关节,防止关节僵直,有助于肌张力恢复,保护肌腥和韧带的灵活性。4、重伤员应注射破伤风类毒素,预防破伤风发生。5、预防冻伤,应坚持体育锻炼,增强抗寒能力...
皮肤病百科2017-07-17
冬季保健很重要谨防鼻出血、耳冻伤【资讯】
冬季气候寒冷干燥,耳冻伤、鼻出血、急性会厌炎等的患者增多,因此冬季做好保健预防很重要。鼻出血冬季气候异常干燥,空气流通不好,导致室内干燥、闷热,这样就易引发鼻出血。另外,冬季还是鼻炎、流感的高发期,因过敏导致的过敏性鼻炎或流感引起的发烧等原因,也容易诱发鼻出血。预防:每天坚持用冷水洗鼻子数次,以增强鼻黏膜的湿润度,避免鼻出血发生。除了传统用加湿器外,饮食宜清淡,应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辛辣刺激之物,...
皮肤病百科2017-10-17
谨防鼻出血、耳冻伤【资讯】
鼻出血冬季气候异常干燥,空气流通不好,导致室内干燥、闷热,这样就易引发鼻出血。另外,冬季还是鼻炎、流感的高发期,因过敏导致的过敏性鼻炎或流感引起的发烧等原因,也容易诱发鼻出血。预防:每天坚持用冷水洗鼻子数次,以增强鼻黏膜的湿润度,避免鼻出血发生。除了传统用加湿器外,饮食宜清淡,应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辛辣刺激之物,以免助热生火而诱发鼻出血。急性会厌炎冬季和早春高发。起病急骤,发热畏寒,体温可高达39...
皮肤病百科2017-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