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程
全国首个5G+卫生应急救援与化学中毒风险试点项目落户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资讯】
日前,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作为牵头单位的“5G+卫生应急救援与化学中毒风险体系建设项目”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与国家卫生健康委公示的5G﹢医疗健康应用试点项目名单,成为全国首个以化学中毒救援体系为依托、三级综合医疗服务为支撑的5G+医疗健康应用试点项目。据悉,根据该项目的建设目标,以即将建成的广州第十二人民医院黄埔新院区为指挥中心辐射全市,广州地区化学中毒救援平均时长将由目前的4小时缩短到1小时,预计...
医院动态2021-08-30
应急救援在医学领域的五项原则是什么【即问即答】
-
在医学领域,应急救援有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科学规范、分级负责和协同合作这五项原则。当身体出现异常时,应赶紧就医,听从医生的指导进行诊治,不宜擅自用药。1.以人为本:将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置于首位,全力救治。2.预防为主:注重日常的疾病预防、健康管理和风险评估。3.科学规范:依据医学科学知识和规范流程进行救援。4.分级负责: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各级医疗机构各司其职。5.协同合作:医疗团队各科室密切配合,共...
1个回复 2024/8/2 22:05:50
市红会医院成为首批国家航空医疗救护联合试点医疗机构【资讯】
在应急救援中,时间就是生命!对于交通不便、交通繁忙、路程较远的地区来说,提高急救转运的速度及其重要。2019年3月14日,中国民用航空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联合印发《航空医疗救护联合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方案确定北京市、上海市、广州市等21个城市为航空医疗救护联合试点城市,试点城市的71家医院和急救中心为航空医疗救护联合试点医疗机构。经国家卫生健康委严格遴选,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成为首批国家航空医疗...
医院动态2019-04-02
癫痫发作时应如何进行应急救援【即问即答】
-
癫痫发作时,需保持冷静,采取一系列正确的措施,包括确保患者安全、防止受伤、保持呼吸道通畅、观察发作情况、及时呼叫急救等。 1.确保患者安全:迅速将患者周围的危险物品移开,避免碰撞造成伤害。 2.防止受伤:在患者头部垫上柔软物品,防止头部受伤。 3.保持呼吸道通畅:将患者头部偏向一侧,解开衣领和腰带,清除口腔分泌物。 4.观察发作情况:记录发作的起始时间、症状表现、持续时间等。 5.及时呼叫急救:若...
1个回复 2024/11/11 15:00:48
应急救援的原则有哪五项【即问即答】
-
(一)以人为本,安全第一原则。以落实实践科学发展观为准绳,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所造成的损失作为首要任务。 (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原则。在本单位领导统一组织下,发挥各职能部门作用,逐级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建立完善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 (三)依靠科学,依法规范原则。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发挥专业技术人员作用,依照行业安全生产法规,规范应急救...
1个回复 2018/6/20 10:44:20
怎样有效预防氯气中毒?【即问即答】
-
预防氯气中毒,需从环境监测、个人防护、通风措施、安全教育、应急准备等方面着手。 1.环境监测:定期对可能存在氯气的场所进行检测,确保氯气浓度在安全范围内。 2.个人防护:进入相关区域应佩戴合适的防毒面具、防护手套等。 3.通风措施:保证工作和生活场所通风良好,加速空气流通。 4.安全教育:加强对人员的安全培训,使其了解氯气的危害和防护知识。 5.应急准备:制定应急预案,配备应急救援设备和物资。 总...
1个回复 2024/10/9 10:00:01
癫痫发作时应如何进行应急救援【即问即答】
-
癫痫发作时,需要保持冷静,采取一系列正确的措施,包括保障患者安全、防止受伤、保持呼吸道通畅、观察发作情况、避免强行按压等。 1.保障患者安全:迅速将患者周围的危险物品移开,防止其受伤。 2.防止受伤:在患者头部垫柔软物品,避免头部受伤。 3.保持呼吸道通畅:解开患者衣领,使其侧卧,便于口中分泌物流出。 4.观察发作情况:记录发作时间、症状表现等。 5.避免强行按压:不要强行按压患者肢体,以免造成骨...
1个回复 2024/11/13 15:24:06
大腿膝盖上端骨折现场应急救援夹板规格及数量?【即问即答】
-
大腿膝盖上端骨折现场应急救援时,夹板规格通常选择长度约为大腿长度的三分之二,宽度约10-15厘米,一般需要2-3块。同时要注意固定的位置、方法及固定后的观察等。 1.夹板规格:长度应能覆盖骨折部位上下的关节,约为大腿长度的三分之二,以保证固定的稳定性。宽度约10-15厘米,能较好地贴合大腿。 2.所需数量:一般需要2-3块夹板。如果骨折情况较复杂或不稳定,可能需要更多。 3.固定位置:夹板应放置在...
1个回复 2024/9/30 15:55:20
人工呼吸是吹气还是吸气【即问即答】
-
人工呼吸的时候一般是以吹气为主的。人工呼吸主要是目前急救的方法之一,胸部的有效按压还有有效的吹气量最重要的有效抢救成功的关键。目前国际标准上的人工呼吸,胸部按压和吹气是要有比例的。而呼吸的方式主要是以口对口呼吸方式为主在吹气的时候要紧捏着鼻子以防漏气而且紧贴着嘴巴。
2个回复 2022/9/20 13:43:08
李文放【医生】
杨大明【医生】
张其瑞【医生】
广医三院十佳青年候选人——彭宇华【资讯】
彭宇华:急诊科主治医师,医院应急医疗队队长,急救专业能力突出,多次代表医院参加应急救援保障工作。2010年承担广州亚运会医疗保障任务,获得门诊部“微笑之星”称号。2011年代表医院赴新疆疏附县人民医院参与援疆工作,被地区授予“喀什地区优秀援疆干部”。曾参加2012、2013两届广州马拉松的医疗保障工作,参加广州市北江大堤、“广东水灾”等医疗抢险救援,现担任广州120院前急救系统急救技能导师,承担多...
专家访谈2014-10-31
杨朝福【医生】
省二医打造“会飞的医院”:48小时可到达灾区现场【资讯】
2018年5月12日是第十个全国防灾减灾日和汶川地震十周年纪念日,也是中国国际应急医疗队(广东)通过世界卫生组织EMT认证评估一周年纪念。为进一步加强自救互救知识的宣传普及,提升社会大众自救互救的意识,5月12日上午,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与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省职业病防治院以及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珠海医院一同在举办了主题为“宣传普及应急知识,提高自救互救能力”的“5?12汶川大地震十周年纪念活动”暨“...
医院动态2018-05-12
农肖尧【医生】
发现有人触电后应如何处理【即问即答】
-
发现有人触电,应迅速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切断电源、呼叫急救、检查生命体征、进行心肺复苏、处理烧伤等。 1.切断电源:立即关闭电源开关或拔掉插头,若无法做到,可用干燥的木棒、竹竿等绝缘物将触电者与电源分开。 2.呼叫急救:拨打当地的急救电话,清晰准确地告知事发地点和情况。 3.检查生命体征:包括呼吸、心跳、意识等,判断触电者的伤势。 4.进行心肺复苏:若触电者心跳呼吸骤停,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按照正...
1个回复 2024/11/12 13:50:30
发现有人触电应如何处理【即问即答】
-
发现有人触电,应立即采取一系列措施进行急救,包括切断电源、呼叫急救、评估生命体征、进行心肺复苏、处理烧伤等。 1.切断电源:迅速关闭电源开关或拔掉插头,若无法做到,可用干燥的木棍、竹竿等绝缘物体将触电者与电源分开。 2.呼叫急救:立即拨打当地的急救电话120,向急救人员说明情况和地点。 3.评估生命体征:观察触电者的呼吸、心跳和意识状态。 4.进行心肺复苏:若触电者心跳呼吸骤停,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1个回复 2024/11/13 16:16:36
妙龄女子爬电塔电亡,触电的现场急救措施【资讯】
日前,一名24岁左右的年轻女子爬上绵阳绵兴西路的一处高压电塔。接到报警后,消防官兵和当地警方迅速赶到现场救援,但该女子拒绝消防官兵施救,不停用脚踢、用砖头和矿泉水瓶扔官兵,并继续往上爬,结果该女子不慎触电身亡。目前,警方正在对原因做进一步调查。当该女子爬到电塔中央一处高压变电器时,为确保救援人员的自身安全,现场指挥员立即改变救援方式,在电塔下面铺设救生气垫,但该女子还不断向上攀爬,直到爬到电塔顶端...
健康新闻2016-10-27
李宗浩
余涛
郭宝科【医生】
广州打通"空中生命线"首次空中救援演练成功【资讯】
2017年9月18日下午,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与金汇通航广东分公司签订了空中医疗救援项目,并举行项目启动会,启动会上进行了广州市市区内的首次空中救援演练,为广州市民打通了"空中生命线"。陆空一体化救援强强联合打通空中生命线2017年9月18日15:00,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与金汇通航广东分公司空中医疗救援项目启动仪式暨紧急医学救援队首飞演练在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外科大楼楼顶停机坪正式开展,市卫计委、市应...
医院动态2017-09-19
何健民【医生】
表达对医务工作者的感谢之情【即问即答】
-
医务工作者的辛勤付出值得我们衷心感谢,他们在疾病救治、医疗研究、患者关怀、应急救援、健康科普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1.疾病救治:他们凭借专业知识和技能,准确诊断病情,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拯救了无数生命。 2.医疗研究:不断探索新的治疗方法和药物,推动医学的进步,为患者带来更多希望。 3.患者关怀:给予患者心理上的支持和安慰,让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感受到温暖和关爱。 4.应急救援: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
5个回复 2024/10/22 16:51:46
人触电后应如何正确处理?【即问即答】
-
如果触电,需要尽快切断电源,在切断电源的同时要考虑触电者在切断电源时倒下摔坏的措施,然后拨打120急救,在120没有到来前可以做口对口人工呼吸,尽快回复触电者的呼吸和心跳。
2个回复 2024/12/12 12:4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