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邪常见四症状这些祛湿汤可常喝【资讯】

生活中患上了脂肪肝、哮喘、高血压、心脑血管等疾病,甚至恶性肿瘤,其实这些病都跟湿邪有关。据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四十多种疾病与湿邪有关,故而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学会对抗湿邪湿邪有什么症状?1、湿为阴邪易损伤人体内的阳气,伤及脾胃,脾受损,体内湿气会停聚在体内,侵入五脏六腑及经络中。2、湿性重浊“重”指容易让人头身困重,四肢酸楚,浊”指分泌物和排泄物秽浊不清的现象。如湿浊在上则面垢、眵多;湿滞大肠,则大便...

四季养生2017-07-31

下雨时的养生之道【资讯】

空气中的湿度过大,会危害人体健康,中医称之为“湿邪”。人体脾胃受“湿邪”的影响最大。很多南方人一到梅雨季节就会有食欲不振、腹胀、腹泻等消化功能减退的症状,还常伴有精神萎靡、嗜睡、身体乏力、不想喝水、舌苔白腻或黄腻等,中医叫做“湿邪中阻”。北方的降雨量虽然较少,但很多人长时间处于疲劳状态,运动少,再加上心情不是很舒畅,也会导致脾胃功能欠佳,出现和“湿邪中阻”类似的症状,中医叫做“内生湿邪”,与南方的...

健康生活2011-05-13

谨防湿邪入身请勿早晚洗头【资讯】

湿邪是中医学上对一类外界环境致病因素的称呼,为六淫之一。湿邪属阴邪,性质重浊而黏腻,容易侵袭经络、肌肤和关节等处,也可以由表入里,逗留于脾胃、三焦及其他内脏等部位。外感湿邪多因为经常坐、卧于湿地面、气候潮湿、涉水淋雨等引起,常见的症状有身重体倦、关节酸痛、胸闷脘胀、食欲不振、舌苔厚腻,或肢体肿胀、小便不利等症。在日常生活中,最易引湿邪上身的就是洗头、淋雨等。由于白天工作繁忙,很多人喜欢晚上洗头或在...

头发护理2017-08-30

湿邪能否先食疗不干扰肾虚药丸?【即问即答】

湿邪是中医常见的致病因素,食疗调理湿邪是可行的,但要注意避免与肾虚用药冲突。这涉及湿邪的特点、食疗的选择、肾虚用药的特性、个体差异以及医生建议等方面。 1.湿邪特点:湿邪具有重浊、黏滞、趋下的特性,易阻碍气机,损伤阳气。 2.食疗选择:可食用薏米、红豆、冬瓜等祛湿食物,但要适量,避免过度。 3.肾虚用药特性:不同的肾虚药丸成分和作用机制各异,有的可能与某些食疗食物相互影响。 4.个体差异:每个人的...

1个回复 2025/3/6 10:24:12

睡不够爱吃凉更易引起湿邪常按三穴位可缓解【资讯】

“风、寒、暑、湿、燥、火”这致病的六淫邪气中,杀伤力最强的是湿邪。春季温暖也潮湿,正是湿邪泛滥的季节。除了气候原因,一些不正确的生活习惯也会让湿气乘虚而入,危害健康。那么,春季应该如何远离湿邪呢?6个坏习惯易招来湿气1、睡不够。从中医角度来说,睡不够就是脾虚的症状,睡好觉也能让我们的身体更轻盈。建议每天晚上11点前就睡觉,每天增加一些运动会让你的睡眠质量更高。2、口味重。肠胃功能好坏关系到营养及水...

经络养生2017-02-28

8个养生方去除盛夏湿邪【资讯】

8个养生方去除盛夏湿邪中医里面有一种叫做湿邪的毒素,夏季里尤盛,湿邪重是会让体重增加,而且很多苦夏的症状如口粘口渴、精力不济等等也都与湿邪过旺有关。专家指出夏季想要轻身消夏,关键是祛湿排水。下面教您祛除体湿的8个养生小方法。祛湿方法一:少盐,帮助肾排水吃太多盐必导致更多的水摄入,很多口重的人都不苗条。许多科普文章常常提醒大家夏季要多补充淡盐开水或含盐饮料,这种提示是没错的。但这主要是针对夏日从事剧...

体质养生2017-05-18

湿邪是否会引发肾阳虚?【即问即答】

湿邪有可能导致肾阳虚。湿邪为病,常阻遏气机,损伤阳气。湿邪困脾,脾失健运,后天之精化生不足,不能充养先天之肾;湿邪久留,损伤肾阳,出现肾阳虚的症状。常见的有腰膝酸软、畏寒肢冷、性欲减退、水肿等。 1.湿邪困脾:脾主运化水湿,湿邪困脾,脾运化失常,无法为肾提供充足的营养,影响肾的功能。 2.阻碍气机:湿邪阻遏人体气机,使阳气运行不畅,阳气不能温煦肾,导致肾阳虚。 3.损伤阳气:湿邪性质属阴,其性重浊...

1个回复 2024/11/28 11:31:34

人体自己是有减少湿邪分解湿邪这种能力的吗【资讯】

人体自己具有减少湿邪、分解湿邪的能力。在中医理论中,湿邪是指外界环境中的湿气侵入人体,或由于饮食不当、生活习惯等因素导致体内湿气过重,从而引起身体困重、关节酸痛、食欲下降、大便不成形等症状。如果存在上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通过中医辨证施治来进行适当的调理。人体之所以具有减少湿邪、分解湿邪的能力,是因为中医理论中的“正气”在发挥作用。正气是人体内在的生命力,它通过脾的运化功能,将水湿转化为身体所...

精编文章2024-08-27

8款秋季祛湿粥的做法【资讯】

秋季祛湿粥的做法中医认为,立秋到秋分这段时间叫“长夏”。长夏主湿,湿邪容易损伤脾胃。另外,秋季有段时间天气也比较炎热,很多人爱吃冷饮消暑,导致脾胃受损。而且,岭南地区湿邪偏重,雨水又多,秋老虎也导致天气燥热,人处于天地之间,湿邪包围人,人就更易被湿邪入侵。被湿邪侵袭则多表现为腹胀、四肢困重、不想吃饭、疲劳,与秋乏很像。俗话说“秋粥宜人”,秋季祛湿不妨多喝粥,下面为您介绍秋季祛湿粥的做法。1、茯苓粥...

体质养生2017-05-22

谷雨节气养生多食冬瓜豆芽防湿除热【资讯】

【饮食】忌冷食重化湿谷雨时节湿邪重,饮食也要按照养护脾胃防湿邪的原则来进行。这个节气里,随着雨水量的增加,湿邪也会加重,会加重脾的运化负担,稍有不慎就会酿生湿热,造成湿邪阻滞等状况,出现胃脘胀满、舌苔黄腻的症状,使人看见东西不想吃或吃什么都没有味道。饮食方面要注意两点:首先,尽量避免长期生活在潮湿环境里,平时多食用一些有化湿健脾作用的食物,如赤小豆、薏米、山药、荷叶、冬瓜、陈皮、白萝卜、藕、海带、...

食材档案2017-11-01

如何才能有效去除湿邪?四招教你巧妙除湿【资讯】

一直以来,湿都引发疾病的可能。湿邪比较多的存在我们人体的不同位置,可以有不同表现。湿通常存在于身体的不同的部位,有不一样的表现,还容易引发邪气共生,染上后若不及时去除,很有可能拖成大病。如何才能有效去除湿邪?常做这些,你正在“养育”湿邪1、 饮食过于油腻:如果大家比较多的吃冰镇的饮料甜品,饮食又喜欢油腻的,多吃吃甜品和油炸食物,就最可能导致湿邪发生。2、运动的缺乏:只有适量的运动,才能够...

日常保健2018-10-21

湿邪一身百病生,你的一身湿气都是自己“招惹”回来的【资讯】

中医说湿邪入体生百病,湿邪是人类致病的邪毒之一,可以外感,也可以内生,在生活中非常常见的。湿邪是百病之源,体内湿气过重会诱发很多不适,甚至许多疾病。很多人不知道,自己的一些不恰当的行为会导致湿气过重,赶紧了解一番。哪些行为会招惹湿气?1、不爱出门如果生活中没有运动的习惯,总是待在家里,接触不到阳光,长时间处于潮湿阴冷的环境下,就会导致湿邪入侵,湿气过重。2、 喜欢吃生冷食物生活中有许多人喜欢吃生冷...

中医养生2022-04-29

巧吃薏米祛除夏日湿邪【资讯】

夏季因环境温度高,湿度大,易感湿邪。营养师表示,夏季饮食摄养宜清淡,忌油腻,一些食物有祛湿效果,可以一试。如薏米有养胃润肺祛湿止泻的功效。同时,薏米也是一种美容食品,常食可以保持人体皮肤光泽细腻,特别适合夏季食用。1、薏米银耳羹 材料:薏米150克,莲子25克,干银耳50克,蜂蜜适量。做法:1、薏米用温水浸泡,莲子、银耳放入凉水中发透。2、锅内加水,放入薏米、莲子煮至熟烂,再放入银耳煮20分钟。...

营养食材2017-04-19

脸上3个症状预示湿气重预防湿邪有4招【资讯】

中医认为,脾脏能运化水湿。脾喜燥而恶湿,若脾阳振奋,脾脏健运,运滑水湿功能正常,湿邪则不易致病。如何判断自己是否湿气重?其实,被湿邪入侵是会带来不少症状的,大家不妨多留意脸上这3大症状:脸上3个症状预示湿气重1、肌肤暗沉,体内湿气重,外湿困阻脾胃阳气,引起人体气血运行不畅,而脸部是人体血管最密集的部位,气血不足会直接影响脸色,让你失去红润气色,变得晦暗无华。2、皮肤粗糙,湿气重则脾胃的运化功能较差...

日常保健2017-09-19

小满时节需防“湿邪”健脾化湿有良招【资讯】

小满过后,雨水多起来,天气闷热潮湿,中医称之为“湿邪”。人体的脾“喜燥恶湿”,受“湿邪”的影响最大,很多南方人一到雨季就会有食欲不振、腹胀、腹泻等消化功能减退的症状,因此,小满养生以健脾化湿为主。小满节气中气温明显增高,雨量增多,下雨后,气温会急剧下降,所以要注意添加衣服,不要着凉受风而患感冒。小满时节,天气闷热潮湿,正是皮肤病高发期。《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篇》中说:“邪气中经,则身痒而瘾疹。”这里说...

四季养生2013-05-21

脾虚湿盛的症状【即问即答】

患者您好,脾虚湿盛是中医的一个病机,就是脾虚湿盛证,代表一类疾病。譬如这一类的病人会出现腹胀、腹泻,觉得身体困重,甚至出现浮肿、乏力这些表现。医生可以看到这类病人舌体胖大,舌苔厚腻,脉搏可以出现缓慢。有些人可能还会表现为口黏,甚至大便粘马桶,粘便池,这些也是湿气重的表现。祝您早日恢复健康。

2个回复 2020/9/11 10:59:15

中药祛湿邪能否缓解皮肤瘙痒?【即问即答】

中药祛湿邪对因湿邪导致的皮肤瘙痒有一定作用,包括症状、用药、注意事项等。身体健康为重,一旦感到不适,应及时就医,避免自行诊断用药带来的风险。1.症状表现:湿邪引起的皮肤瘙痒剧烈,日久不愈,皮疹色淡,伴水疱糜烂渗出,或有头昏头重、四肢乏力、食欲差、大便不成型。2.常用中药:如肤痒颗粒、消风止痒颗粒、湿毒清片,还可外用除湿止痒洗液、止痒消炎水等。3.疾病原理:湿邪侵袭,阻滞气血,肌肤失养而致瘙痒。4....

6个回复 2024/9/6 18:18:16

本人去年发现舌裂现在有加深了中医说我是?【即问即答】

您好,裂纹舌多见于热盛伤津、阴虚、湿邪内生,脾胃不和最长出现的情况就是湿邪内生治湿邪是很麻烦的一件事情,特别是湿邪和热邪相结合就更困难,治疗周期就会加长,主要就是中药治疗,相信那位中医已经给您开方了,耐心治疗

1个回复 2017/7/6 0:52:53

经常腰酸是什么原因【即问即答】

你好!腰酸,腿肿,脸和眼睛都有点肿胀,此为“湿盛”为因,因湿邪困闭而成。湿邪蕴于肾经,故腰酸,下注于足,则足浮肿。湿邪上泛头部,则眼晴肿胀。只要温阳化湿,湿邪一去,诸证自消。

5个回复 2017/7/7 1:36:47

寒湿证的概念是什么?【即问即答】

您好,在中医里面,寒湿证是指寒邪与湿邪相搏,侵袭经络或困阻脾胃的证候。

5个回复 2025/3/5 10:18:14

每天一碗薏米红豆粥百病不生【资讯】

本是给爸妈买了一本养生书《活到天年》,到手后一翻,发现对俺这些中青年人也非常有帮助。尤其是这个薏米红豆粥,自己做了几天后,身体感觉的确不错,于是这段时间逢人就推荐,在把书寄给爸妈前,我先把它摘录到博客里。不过,我没有采用作者推荐的做法,太麻烦,而是用爸爸推荐的方法做的,非常省事,薏米和红豆也都能做得又软又好吃。每晚睡觉前,我把薏米红豆和水放到电砂锅里,开至自动档,早上一醒来就能喝上热腾腾的粥,多好...

营养食材2017-04-21

月经期间下水致身体湿气重皮肤瘙痒如何治【即问即答】

月经期间下水导致身体湿气重,出现皮肤瘙痒,多与湿邪侵袭、皮肤敏感、免疫失衡、感染因素及不良生活习惯等有关。 1.湿邪侵袭:经期下水,湿邪侵入体内,影响气血运行,导致皮肤失养而瘙痒。可通过艾灸、拔罐等中医疗法祛湿。 2.皮肤敏感:皮肤在湿邪刺激下变得敏感,易出现瘙痒。建议选择温和、无刺激的护肤品,避免过度清洁。 3.免疫失衡:身体免疫功能紊乱,对湿邪的抵御能力下降,引发皮肤瘙痒。需规律作息,适当运动...

1个回复 2025/3/26 10:18:49

湿气重也会导致痛经?很多女性用这个“排湿王”取代了红糖姜茶【资讯】

说到湿气,很多人都不陌生,湿气就是湿邪湿邪过重,会让身体产生许多不适。体内的湿气主要有两种来源,第1种就是外部湿邪,外界环境的湿气侵入体内,第2种是内部湿邪,本身脾胃虚弱,运化功能差,导致的湿邪过重。女性体内湿气过重,会带来一系列连锁反应,痛经就是其中一种。为什么湿气过重会引起痛经?湿气过重会引起女性痛经,尤其是那些寒性体质的女性。湿气过重会影响女性的气血循环,会增加子宫经血排出的难度,甚至会淤...

女人2021-11-24

体内有湿邪吃哪些食物有助于改善?【即问即答】

体内有湿邪时,可通过饮食进行调理,如食用薏米、赤小豆、冬瓜、山药、芡实等。 1.薏米:薏米有利水消肿、健脾祛湿等功效。可以煮粥或煮水喝。 2.赤小豆:能健脾利湿、消肿解毒。常与薏米搭配煮汤。 3.冬瓜:具有清热利水、消肿解毒的作用。可煲汤或清炒。 4.山药:健脾益胃,有助于运化水湿。可蒸煮后食用。 5.芡实:益肾固精,补脾止泻,祛湿止带。可煮粥或煲汤。 体内有湿邪,饮食调理只是一方面,还需结合适当...

1个回复 2024/12/9 13:47:30

吃祛湿邪的中药,怎么知道已经排出湿邪了?【即问即答】

您好,服用您所说的这类药物是没有什么特殊情况的。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祝您身体健康。

2个回复 2017/7/7 22:00:38

常年后背酸紧近两年白天会有突然间反应迟钝...【即问即答】

您属于湿邪困脾的情况湿邪郁于背部则会有紧束感您属于湿邪困脾的情况湿邪郁于背部则会有紧束感建议服用参苓白术丸治疗配合背部拔罐

3个回复 2017/7/10 20:27:11

湿邪之气为何不可用参苓白术散及忌鱼虾?【即问即答】

湿邪之气是中医常见的致病因素。当体内有湿邪时,使用参苓白术散及食用鱼虾可能会产生不利影响,原因包括影响药效、加重脾胃负担、易生痰湿、可能引发过敏、阻碍湿气排出等。 1.影响药效:参苓白术散主要用于健脾祛湿,若体内湿邪较重,单纯使用可能效果不佳。 2.加重脾胃负担:鱼虾多为高蛋白食物,不易消化,会加重脾胃运化负担。 3.易生痰湿:其性质偏于滋腻,易助湿生痰,使湿邪更难祛除。 4.可能引发过敏:部分人...

1个回复 2024/10/30 15:51:28

腕管综合征是如何导致的?【资讯】

腕管综合征是如何导致的1、外伤;由于腕部外伤,包括骨折、脱位、扭挫伤,使局部血气凝滞,瘀积不散而致。2、湿邪侵淫:由于风湿之邪侵淫,而致气血运行不畅,湿邪重浊,病发日久,风湿之邪留连筋骨关节,筋脉拘挛故活动不利。

腕管综合征2017-08-17

泥鳅炖豆腐补气祛湿邪【资讯】

泥鳅具有补中气、祛湿邪之功用。可除燥、防治阳痿,还可作为盗汗、痔疮的辅助食品。《泉州本草》有“泥鳅炖豆腐”的食疗记载,这道菜已经成为我家餐桌上的“常客”。泥鳅,又名鳅鱼。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每100克含蛋白质22.6克,还含有B族维生素。传统中医学认为,泥鳅具有补中气、祛湿邪之功用。可除燥、防治阳痿,还可作为盗汗、痔疮的辅助食品。《泉州本草》有“泥鳅炖豆腐”的食疗记载,这道菜已经成为我...

养生常识2017-08-18

薏米红豆祛湿夏季喝红豆薏米汤的好处【资讯】

薏米,在中医药里面称"薏苡仁",《神农本草经》中将其列为上品,而且它可以治湿痹,利于肠胃,消除水肿,健脾益胃,久服还可以轻身益气。红豆,在中医药里称"赤小豆",也有明显的利水,消肿,健脾胃的功效,因是红色,红色入心,所以它还能补心。现代人精神压力大,心气虚弱,饮食不规律,运动量较少,脾虚湿盛。不仅要祛湿,而且还要补心,健脾胃,那就非薏米和红豆莫属。将其熬成粥,意义在于使其有效成分为人体所吸收,同时...

营养食材2017-04-27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