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

科主任,主治医师,神经病学医学硕士,现任湖南省高压氧专业委员会委员。从事神经内科和高压氧工作多年,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一氧化碳中毒及其迟发脑病、突发性耳聋、脑外伤的高压氧综合治疗等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并取得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重视基础理,关注国内外医学研究动态,进行相关科学研究。最近发表的文有《脑梗死血清脑钠素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oll样受体4的表达与临床的相...

就医通

李赛美

李赛美,女,医学博士,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教授,伤寒论教研室主任,第一临床医学院经典临床研究所所长。中华中医药学会仲景学说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方药量效关系学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仲景学说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甘肃继兴文化研究院中医文化委员会首席专家。国家重点学科(中医临床基础)学术带头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

粤港澳大湾区疑难病问诊中心

乙肝大三阳患者能否用厚姜半甘参汤治脾胃?【即问即答】

病情分析:可以用。《郝万山讲伤寒论》厚姜半甘参汤一节我印象深刻。“厚朴半斤姜半斤,一参二草也须分,半夏半升善除满,脾虚腹胀此方真”,新编伤寒论类方歌诀“厚朴夏姜参草寻,善治腹胀妙通神。脾气不运痰气结,三补七消法超群。”

3个回复 2025/1/9 17:38:44

医学经典著作:张仲景伤寒论【资讯】

伤寒论》,古代汉族医学经典著作之一,是一部阐述外感病治疗规律的专著。全书10卷,东汉张仲景撰于公元3世纪初。张仲景原著《伤寒杂病》,在流传的过程中,经后人整理编纂将其中外感热病内容结集为《伤寒论》,另一部分主要述内科杂病,名为《金匮要略方》。《伤寒论》全:全书10卷,共22篇,列方113首,应用药物82种。第一卷为“辨脉法”和“平脉法”两篇,主要伤寒及杂病的脉、证与预后。第二卷为“伤...

中医频道2015-06-27

中医疾病介绍伤寒论太阳病是什么【资讯】

太阳病是六经病之一。太阳病包括经证和腑证。多由外感风寒所致。经病包括太阳中风与太阳伤寒,腑病包括太阳蓄水证和太阳蓄血证。病理机制1、太阳经证:分为三型(1)其人营卫不和,卫失固外开阖之权,肌表疏泄者为中风(即伤风,不是脑溢血)。(2)其人卫阳被遏,营卫郁滞不通,肌表致密者为伤寒。(3)其人外受温邪,津伤内热者为温病。中风: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表虚证)。伤寒:发热,无汗,恶寒,脉紧,体痛(表实证...

中医频道2024-09-11

四逆散胆结石【即问即答】

你好,这是著名经典伤寒论里的方剂,不是中成药,下面是我给你找的资料,你看看好吗?四逆散《伤寒论》和剂-调和肝脾柴胡(6克)枳实(6克)芍药(6克)炙甘草(6克)透邪郁,疏肝理脾。1.阳郁厥逆证。手足不温,或腹痛,或泄利下重,脉弦。2.肝脾气郁证。胁肋胀闷,脘腹疼痛,脉弦。(本方常用于慢性肝炎、胆囊炎、胆石症、胆道蛔虫症、肋间神经痛、胃溃疡、胃炎、胃肠神经官能症、附件炎、输卵管阻塞、急性乳腺炎等...

4个回复 2024/1/31 19:51:27

第二届岭南中医经典坛成功举办名家读《伤寒论》再掀中医经典学习热潮【资讯】

2017年6月17日,第二届岭南中医经典坛在广州市白云国际会议中心成功举行。本次大会由广东省中医药学会主办,广东省中医院、广东一方制药有限公司协办。本届坛以“伤寒论的恒久魅力与传承”为主题,邀请了全国知名专家黄煌、陈明、彭坚、王三虎、衣之镖、真柳诚(日本)到会做专题学术报告。旨在引导全省中医药工作者学习、研究和应用中医四大经典之一《伤寒论》中的原创思维方法,更深入地发扬中医学的优良传统,更好地...

学术会议2017-06-17

白芍白术白苓甘草能同时服用吗【即问即答】

可以,不在十八反之内的就可以的.

2个回复 2017/7/5 21:51:04

伤寒论如何治疗痹症【即问即答】

伤寒论治疗痹症,涉及病因、症状、诊断、治疗原则及常用方剂等。身体健康为重,一旦感到不适,应及时就医,避免自行诊断用药带来的风险。1.病因:外感风寒湿邪,正气不足等。2.症状:关节疼痛、肿胀、屈伸不利等。3.诊断:依据症状、脉象、舌象等综合判断。4.治疗原则:祛风散寒除湿,调和营卫。5.常用方剂:桂枝附子汤、麻黄加术汤、甘草附子汤。伤寒论为痹症治疗提供了丰富的思路和方法,但具体应用需辨证治,遵医嘱...

3个回复 2024/8/31 21:26:20

伤寒论中有哪些治脾虚的方子【即问即答】

伤寒论中治疗脾虚的方子有多种,如理中汤、小建中汤、四君子汤等。关爱自己,从关注健康开始。身体不适时,请及时就医,并在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1.理中汤:由人参、干姜、白术、炙甘草组成,具有温中祛寒、补气健脾之效。2.小建中汤:含桂枝、芍药、生姜、大枣等,能温中补虚、和里缓急。3.四君子汤:有人参、白术、茯苓、甘草,有益气健脾之功。4.苓桂术甘汤:由茯苓、桂枝、白术、炙甘草构成,可温阳化饮、健脾利湿。5...

1个回复 2024/8/31 21:24:13

嗳腐的病因是什么你知道吗【资讯】

嗳腐是指嗳气兼有腐臭味,胃内带食腐的气味从口中排出,叫“嗳腐”,《伤寒论》称为“乾噫食臭”。多见于消化不良。若从胃内排出的气体无味的,称为“嗳气”。《伤寒论》称“噫气”,俗称这种嗳气为“胃风”。多因中焦气滞,胸膈胀满,故嗳出才觉舒畅。多见于胃病及脾胃虚弱、肝胃不和的患者。引起嗳腐的原因:一是忧愁思虑过度,因伤脾胃,造成脾胃虚弱致使嗳腐。二是饮食失节、恣食生冷水果或粘滑难消化等物,致使损伤脾胃,其物...

其它疾病2014-05-31

嗳腐的检查诊断方法有哪些【资讯】

嗳腐是指嗳气兼有腐臭味,胃内带食腐的气味从口中排出,叫“嗳腐”,《伤寒论》称为“乾噫食臭”。多见于消化不良。若从胃内排出的气体无味的,称为“嗳气”。《伤寒论》称“噫气”,俗称这种嗳气为“胃风”。多因中焦气滞,胸膈胀满,故嗳出才觉舒畅。多见于胃病及脾胃虚弱、肝胃不和的患者。检查嗳腐的中医临床检查一般是结合发病原因、临床症状表现、舌苔、脉象等来具体检查和判断的。另外西医的检查一般是根据改证具体的临床症...

其它疾病2014-05-31

细数嗳腐的症状有哪些【资讯】

嗳腐是指嗳气兼有腐臭味,胃内带食腐的气味从口中排出,叫“嗳腐”,《伤寒论》称为“乾噫食臭”。多见于消化不良。若从胃内排出的气体无味的,称为“嗳气”。《伤寒论》称“噫气”,俗称这种嗳气为“胃风”。多因中焦气滞,胸膈胀满,故嗳出才觉舒畅。多见于胃病及脾胃虚弱、肝胃不和的患者。症状嗳气是指若从胃内排出的气体无味的。《伤寒论》称“噫气”,俗称这种嗳气为“胃风”。多因中焦气滞,胸膈胀满,故嗳出才觉舒畅。多见...

其它疾病2014-05-31

嗳腐的饮食保健建议有哪些【资讯】

嗳腐是指嗳气兼有腐臭味,胃内带食腐的气味从口中排出,叫“嗳腐”,《伤寒论》称为“乾噫食臭”。多见于消化不良。若从胃内排出的气体无味的,称为“嗳气”。《伤寒论》称“噫气”,俗称这种嗳气为“胃风”。多因中焦气滞,胸膈胀满,故嗳出才觉舒畅。多见于胃病及脾胃虚弱、肝胃不和的患者。饮食保健宜吃饮食必看1、宜吃细软食物为主;2、宜吃富含维生素多的食物;3、宜吃富含蛋白质的食物。火龙果保护胃黏膜,含有的植物性白...

其它疾病2014-05-31

嗳腐的常有治疗有哪些【资讯】

嗳腐是指嗳气兼有腐臭味,胃内带食腐的气味从口中排出,叫“嗳腐”,《伤寒论》称为“乾噫食臭”。多见于消化不良。若从胃内排出的气体无味的,称为“嗳气”。《伤寒论》称“噫气”,俗称这种嗳气为“胃风”。多因中焦气滞,胸膈胀满,故嗳出才觉舒畅。多见于胃病及脾胃虚弱、肝胃不和的患者。嗳气常用治疗一、茶疗方治疗嗳气1。鸡内金3克,研为细末,用开水冲泡,代茶饮,每日3次,主治油腻伤食。2。胡萝卜250克,水煎,加...

其它疾病2014-05-31

寒冷多形红斑【即问即答】

你的这种现象是为无原发病的皮肤异常对与无原发病变引起的皮肤异常的表现通常与气候温度有一定的关系你可以用抗组胺类的药物来治疗

5个回复 2017/7/7 1:49:01

感冒流清鼻涕【即问即答】

感冒的治疗西医一般就是抗感冒病毒治疗,用重感灵,速效,泰诺等治疗,如果出现咳嗽的症状,就还需要用止咳的药物,比如咳速停,咳必清治疗,出现高烧要用柴胡针和清开灵或者尼美舒利退烧治疗,感冒的中医治疗则要分清楚风寒感冒还是风热感冒,风寒感冒可见鼻塞流清鼻涕怕冷比较厉害,用人参败毒散治疗,风热感冒可见鼻塞黄鼻涕,发热比怕冷厉害,用银翘散治疗就可以了,感冒了注意多喝水,减少外出和去人多的地方,不要吃辛辣刺激...

3个回复 2017/7/6 0:06:21

感冒流清鼻涕怎么办【即问即答】

您好,风热感冒就是在冬季时受寒没发作,到了夏天才出来。风寒感冒是因为在夏天入侵风邪,在冬季发作。寒感冒初起,头沉或头痛,怕冷,四肢骨头肌肉酸痛发紧,身体发烧但无汗,同时伴有鼻塞,流清涕。患者自觉口不渴,咳嗽利害不止~咯痰稀薄色白,对镜还可自行观察到舌苔薄白。治疗应以辛温表为主,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

6个回复 2021/9/7 20:19:36

恶心,但吐不出来【即问即答】

您好,您的情况不排除受凉的可能,注意保暖,同时少食多餐,适当服用帮助消化的药物,健胃消食片或保和丸再观察一下.

5个回复 2017/7/6 23:10:19

黄连阿胶汤是什么【资讯】

黄连阿胶汤出自《伤寒论》,由黄连、阿胶、黄芩、白芍、鸡子黄组成。具有育阴清热、滋阴降火之功,为治少阴阴虚火旺证常用方。黄连阿胶汤的做法:黄连四两,黄芩一两,芍药二两,鸡子黄二枚,阿胶三两。上五味,以水五升,先煮三味取二升,去滓,纳胶烊尽,小冷,纳鸡子黄,搅令相得,温取七合,甘三服。黄连味苦入心,性凉热,故重用之以心中发烦,辅以黄芩,恐心中之热扰及于肺也,又肺为肾之上源,清肺亦所以清肾也。芍药味...

中药大全2017-08-17

这种情况是伤寒吗【即问即答】

伤寒或说伤寒病,原先出自中医学的范畴,有广义与狭义的区别.而在现代西医学传入东方后,其中细菌学有种伤寒杆菌(Salmonellatyphi)造成之疾病,亦称为伤寒病.中西医学对伤寒的概念并不相同,不可混淆.定义:广义伤寒是一切外感热病的总称.狭义伤寒是外感风寒之邪,感而即发的疾病.《素问·热》说:“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指的是广义伤寒.《难经·五十八难》:“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

3个回复 2020/2/18 11:28:46

胃底黏液湖混浊,胃窦黏膜充血,肿胀,十二...【即问即答】

这情况最好到医院输液治疗,同时考虑输血。症状比较轻也可用保护胃粘膜的药,像果胶铋类的,平时在饮食上不能过饱,吃易消化的食物,要吃苏打饼干等,少食多餐,定时进餐,不要吃过于坚硬和不消化的食物,不能吃刺激性食物如辣椒,饮酒,适量运动,不能太过,以不累为度。

3个回复 2017/7/6 15:09:50

伤寒论中哪些经方可用治肝郁脾虚【即问即答】

肝郁脾虚是常见中医病症,表现为情绪不畅、消化不佳等。治疗常从疏肝、健脾等方面着手,可用的伤寒论经方有小柴胡汤、四逆散、逍遥散等。身体不适时,要及时看医生,根据医嘱进行治疗,切勿自己胡乱用药。1.小柴胡汤:和少阳,疏利肝胆,可改善肝郁气滞引起的胸胁苦满等症状。2.四逆散:透邪郁,疏肝理脾,对肝气郁结导致的手足不温等有疗效。3.逍遥散:疏肝郁,养血健脾,能缓肝郁脾虚所致的月经不调、食欲不振。肝...

1个回复 2024/8/31 21:10:24

胃窦粘膜慢性炎,部分腺上皮中度非典型增生【即问即答】

中医治疗原则是降气化痰,益气和胃行气止痛。可以用仲景的旋复代赭汤本方是《伤寒论》,原治“伤寒发汗,若吐、若下、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主治:胃气虚弱,痰浊内阻。心下痞硬,噫气不除。临床运用:胃气上逆,呕吐涎沫,嗳气。左关脉象细弦,右关脉至散弱等症西医检查了到粘膜糜烂,腺体萎缩与肠腺增生.要加毒药如连翘虎杖黄芩治疗糜烂;加活血行气药:玄胡郁金厚朴等消除腺体萎缩与肠腺增生消除腹部两肋下胀等症...

5个回复 2017/7/7 23:20:39

伤寒论中如何治疗自汗【即问即答】

伤寒论治疗自汗,涉及病因、症状、诊断、治疗原则及常用方剂等。身体不适时,应尽快寻求专业医疗意见,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切莫自行开处方。1.病因:多由卫气不固、营卫不和、里热炽盛等所致。2.症状:自汗不止,或伴有恶风、发热、口渴等。3.诊断:依据脉象、舌象及整体症状综合判断。4.治疗原则:调和营卫、清热泻火、固表止汗等。5.常用方剂:桂枝汤、白虎汤、牡蛎散等。总之,伤寒论治疗自汗需综合判断,辨证...

2个回复 2024/9/1 15:53:24

廖光龙

1965年毕业于广州中医学院,中医主任医师、云浮市名中医。从医40多年,对中医名著“伤寒论”、“温病学”及中医基础理有较深造诣。

粤港澳大湾区疑难病问诊中心

血压不稳,还伴随头眩晕?【即问即答】

您好,高血压(一)肝郁化火上炎。清肝泻火,行血通经,缓急痉。三草汤。夏枯草10克,龙胆草3克,益母草10克,白芍10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方。(二)阴虚阳亢。滋阴平肝。玄参钩藤汤。元参21克,生地15克,白芍12克,麦冬10克,夏枯草15克,钩藤15克,菊花10克,丹参15克,泽泻10克,生山楂10克,木香10克。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30天为1疗程。傅云江方。(...

5个回复 2017/7/7 13:06:18

民间偏方治疗颈椎病的方法【资讯】

颈椎病的治疗偏方:组成:葛根15g,当归15g,狗脊20g,桂枝10g,炒白术12g,白芍15g,黄芪30g,茯苓20g,全蝎粉3g(装胶囊,用药汁分三次吞服)。上药水煎三次,将三次药汁混合,分三次温服,日一剂。七剂为一个疗程,疗程间隔二天。功能:补气血、益肝肾、祛风寒、化痰湿、活瘀血、通经络。主治:颈椎病(脊髓型除外)。方: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经过长期临床观察,导致颈椎病病因病机主要是...

颈椎病2016-09-17

自学中医需要看哪些书籍【即问即答】

自学中医可以阅读《中医基础理》《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伤寒论》《黄帝内经》等书籍。 1.《中医基础理》:系统介绍中医的基本概念、阴阳五行学说、气血津液、脏腑经络等基础理知识,是入门必读。 2.《中医诊断学》:着重讲中医的诊断方法,如望闻问切,帮助判断疾病的性质和部位。 3.《中药学》:涵盖各类中药的性味归经、功效、用法用量及禁忌等,为用药提供依据。 4.《方剂学》:收集了众多经...

1个回复 2024/12/9 14:37:04

热门文章